经方治疗腰痛(腰痛经方)

杏林医界名方

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康复理疗科等临床科室中有大量的腰痛病人,腰痛既是一个独立证候,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腰痛在基层是一个极其常见的重要病种,根据不同原发疾病、人群体质倾向和腰痛发作特点,可选择以下经方治疗。
葛根汤
推荐处方    生葛根30~60 g,生麻黄10 g,桂枝10 g,生白芍或赤芍10 g,生甘草5 g,生姜15 g或干姜5 g,红枣20 g。水煎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    体格壮实,易疲劳困倦、易受凉感冒,皮肤干燥、咽部不红的腰痛患者。
常用加减    素有大便干结者,宜加大黄5~10 g或制大黄10~15 g。
五积散
推荐处方    生麻黄10 g,肉桂10 g,白芍10 g,制半夏10 g,陈皮15 g,枳壳15 g,苍术40 g,白芷10 g,川芎10 g,炙甘草10 g,当归10 g,茯苓10 g,桔梗15 g,厚朴10 g,干姜10 g,生姜15 g。水煎分2次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    腰痛伴见恶寒无汗、头晕疲乏、身困疼重、腹胀恶心、大便失调,舌苔白腻者。
越婢加术附汤
推荐处方    生麻黄10~15 g,生石膏30~50 g,炙甘草5 g,生姜10 g,大枣15 g,炒白术10 g,制附片10 g。水煎分2次餐后温服。
方证提要    腰痛伴腿脚疼痛或膝关节肿痛,口渴汗出,脉浮而二便无异常者。
常用加减    兼见下肢水肿、脉沉,加茯苓、防己。
桂枝芍药知母汤
推荐处方    桂枝20 g,白芍15 g,生甘草10 g,麻黄10 g,生姜20 g,白术15 g,知母15 g,防风15 g,制附片20 g。制附片先煎30~40分钟,水煎分2次温服。
方证提要    腰痛见其人身体偏弱怕冷,伴见头晕乏力、关节肿痛或腿脚疼痛者。
注意事项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柴胡桂枝汤
推荐处方    柴胡15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5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10 g,大枣15 g。水煎温服。
方证提要    腰背疼痛伴见到表证与肠胃症状者,如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或往来寒热,恶风自汗,身体或关节疼痛,胸胁满闷,心下不适,恶心或嗳气或有纳食无味、腹中气串等诸多不适,且其人常愁眉苦脸。
常用加减    表证明显者可加羌活、独活;方中白芍可根据大便情形,便干用生白芍,不干用炒白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推荐处方    柴胡15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党参10 g,茯苓15 g,肉桂10 g,龙骨10 g,牡蛎10 g,制大黄10 g,生姜15 g或干姜6 g,红枣20 g。
方证提要    抑郁疲倦貌伴见胸满烦惊、抑郁失眠、疲乏怕冷、脉弦有力的腰部酸痛患者。
常用加减    焦虑腹胀,舌红咽红者,合用栀子厚朴汤。
大柴胡汤合方桃核承气汤
推荐处方    柴胡15~30 g,黄芩10 g,姜半夏15 g,炒枳壳20 g或枳实20 g,生白芍或赤芍15 g,桂枝12 g,生甘草5 g,桃仁12 g,芒硝或玄明粉10 g(冲)、生大黄或制大黄10 g,生姜15 g或干姜5~10 g,红枣20 g。水煎温服。
方证提要    腰痛其人体格壮实、颜面与唇舌暗红,伴见烦躁不安、失眠头痛,便秘,心下及胸胁部按压不适,下腹部或少腹按压不适,脉弦有力。
大将逐瘀汤
推荐处方    生大黄30 g,生槟榔15 g,肉桂10 g,生姜20 g,水煎日服两次。
方证提要    急性期的腰部扭伤,体质不虚弱者。
注意事项    体格瘦弱或体质虚弱者慎用本方。方中剂量可灵活调整,以大便畅下为度。药后大便量及次数增加腰痛即可减轻。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汤
推荐处方    肉桂12 g,茯苓12 g,丹皮12 g,桃仁12 g,赤芍12 g,制大黄10 g,怀牛膝30 g。水煎温服。
方证提要    腰痛伴头昏便干、膝下发凉,见脸颊唇舌暗红或紫、下肢皮肤干燥、少腹部充实按压有抵抗或压痛者。
当归芍药散
推荐处方    当归10 g,白芍30~50 g,川芎20 g,白术15 g,茯苓15 g,泽泻20 g。
方证提要    青中年或中老年妇女的慢性腰痛,伴见腹中隐痛、疲乏头昏或头眩心悸、口渴而小便不利,或浮肿腹泻或月经失调者。
常用加减    伴见疲劳、口干、大便失常或稀溏或干结者,合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体格胖壮、面黄困倦者,或月经延期,合葛根汤;精神不振或病程久远者,加肉桂、制附片。
作者:李小荣(江苏省江阴市峭岐医院中医科)薛蓓云(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排版:刘清华

文源:《中国社区医师》

李友根: 小小经方 善治腰痛

【医案分享】

上周六看过一名患者,患腰痛多日,服西药止痛药物只能缓解一时。目前口服中药、配合理疗仍未解除疼痛。看所服用中药,系祛风胜湿通络、补肝肾强筋骨药物。患者为老年女性,体态丰腴,自感腰部疼痛,有时牵涉到右侧大腿后外侧,疼痛时躺在床上难以转侧。

分析病情,患者虽然有痰湿、气虚、阳虚、血瘀、肝肾阴虚等情况,但是治疗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目前所服用的中药就是这样,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虽然看似全面兼顾,但是重点不突出,解决不了目前的“主诉”——疼痛。要解决问题,只能暂且治标,不能顾及疾病之根本。而要治标,就要药少力专,直达病所。这个方法的方剂,非经方莫属。

那么经方中诸多治疗身体筋骨肌肉关节疼痛的方剂有很多,哪一个更精准呢?思索之际,突然想起陈建国老师讲过的经方治痛神剂——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想起他分享的几个治痛医案,都是以这两个方子应手取效。

芍药甘草汤的缓急止痛作用明显,无论中医名家,还是一般的临床医师,对此都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也曾使用过,但是效果不怎么理想,后来还是合用其他方剂联合应用。这一次该如何使用呢?思虑再三,既然求药少力专,就用精兵精药。

随即处方:

赤芍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  附子15g

3剂。免煎颗粒。

病人家属反馈,服药后疼痛症状就开始减轻,服药过半,疼痛就不明显了。嘱其尽剂后继续服用原来的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中药以巩固疗效,为治本之途。

【关于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的方剂,原来是用于汗后出现身体怕风怕冷的,原文是——“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既然是发汗后出现了怕风怕冷,想必是因为过于出汗先伤及阴液,后损及阳气,所以出现阴阳俱虚、营卫两伤的情况,应当扶阳益阴、阴阳双补。

芍药甘草附子汤,原文用量,芍药三两、甘草三两、附子一枚,按照汉代度量核算,大约为芍药45g  甘草45g  附子15g  ,这样的剂量,确实能够起到药少力专的作用。

【思考】

小小经方,竟克顽疾。确实是“古人不欺”呀!再一次想起国医大师们告诫中医人的话——是中医不行,还是学中医的我们不行?

于我心有戚戚然。

文源:创杰堂前燕

懒兔子医案: 用经方治疗腰痛

说一个我爱人的例子吧。她因工作的原因,住单位宿舍,每周回一次家,宿舍条件差些,尤其是夏天,房间比较潮湿,又没有空调,只得整宿地开电扇。因为宿舍前面有大树遮挡,白天也很难照进阳光,在这种条件下她患了腰疼病。

我决定还是自己开方子治疗吧,根据她的症状,我选用了《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又叫肾著汤,关于这个方子,原书是这么写的:“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我看书中描述和我爱人症状非常相似,于是果断去同仁堂抓了三服药。

书中暗表,我自己对这个方子其实没什么把握,因为这个方子的药物: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我参阅了胡希恕的经验,加了6g苍术)没有一味药是治疗腰痛的,常规的大夫一般都会加续断、杜仲、补骨脂之类的药物,而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能有效吗?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啊,所以就拿3副药,大概花了不到15元的样子,想着如果无效再换方子。

这个药在喝了两副之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如果对症的话,应该一剂知,两剂已才对。于是我就开始考虑换方剂的事情了,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喝下第三副药后,腰疼的症状消失了,活动如常了。这给我自学中医带来很大的信心。事后,我看了王雪华讲金匮的视频讲座,对这个方剂进行了分析,其实很简单,依然是用中医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木火土金水,此处应有五角星的图片,嘿嘿)。甘草、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湿,脾属土,肾属水,腰为肾之府,土克水。所以仲景采用培土以制水的办法来治疗肾著之病,实在是高明啊。

还是直接分析一下作者用的经方吧: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这个方子又叫“肾著汤”,记载在《金匮要略》中。

组方:甘草二两(10克),干姜四两(20克),茯苓四两(20克),白术二两(10克)。水煎服,一日三次。(以一两为5克换算,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方为温化寒湿剂,功用为祛寒除湿。主治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如,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肾著病以腰部冷痛为主症,多由寒湿外侵,痹着于腰部所致。盖腰为肾之府,故名“肾著”。

此病多起于劳作之后,汗出湿衣,衣湿而冷,或者是久居于寒湿比较重的地方,导致寒湿之气侵于腰间,阳气被痹阻不行,而导致身体困重,腰下冷痛。由于寒湿之邪只是着于肌肉腠理,未侵害到脏腑,所以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了解了病机,就知道在治疗这个病的时候,不需要用什么专门治疗腰部的药,只要把寒湿驱逐出去就可以了。方中重用干姜,就是取其辛热之性,温中散寒。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中以助药力。

胡希恕老先生之所以在这个方子里加了苍术,是因为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有了这味药后,这个方子通痹祛湿的药力更大。这个算是胡老先生的经验用法吧。

中医治疗风湿类的疾病,疗效很好。自学中医,辛苦一个人,幸福一家人。

文源:村医之家,经方临证苑,创杰堂前燕,懒兔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