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原来是这么来的!这个时节各地的气候特点和养生之道尽在此文!

清明节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刚好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清明各地不仅有不同的美食,还有各种有趣的传统习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去怀缅先人,祭拜先祖,也有人会选择出游踏青,领略春光。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是存在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传是由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民间也开始效仿了,慢慢就形成了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就有了祭祖扫墓,后来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了。“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有很多的,不仅是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很多的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气气候特点:

南方多雨水,遇湿渍和寡照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

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气偏强,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10℃的低温阴雨天气,日照不足。

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称为华南前汛期。

北方干燥多风,预防森林火灾

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达到10℃~15℃。对处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来说,这些地区有时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

山林田野草木萌发,恰逢春游、扫墓、植树时节,预防森林火灾十分重要。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

清明祭祀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思想理念的转变,清明祭祀这一传统习俗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提倡文明祭祀、环保祭祀和网上祭祀,但不管形式如何改变,这都代表了人们对祖先、先人的缅怀和思念。

作为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按照传统习俗,清明祭祀首先要扫墓即将墓园打扫干净,然后开始进行祭祀,这也是清明祭祀的关键环节。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并压上些纸钱,以示他人,此坟尚有后人,随后扣头行礼拜祭。

清明时节话养生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如渐甚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在该节气,应尽可能的做到顺应天时,柔肝健脾,清降火气。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天清地明,人与自然同气相求,阴阳平衡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天空清,大地明。中医把人体分为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清明时节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天清”对应人体的心清、肺清;“地明”则对应脾胃升降功能,同时“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分别代表阴阳,因此“明”也含有阴阳平衡之意。清明养生,重在疏肝气、清胆湿、健脾胃。

肝主生发,主疏泄,喜条达,宜早起,多踏青,借天地之气,生发肝阳。清明之后为暮春,人的气血从内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万物生发。《黄帝内经》讲,这个时节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早睡早起,多到外面散散步,动则生阳,胸中便会有清气升起,感受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才能很自然的和天地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肝主情志,性喜条达,若情志不畅,则易导致肝郁血虚。所以在春天,自然界活力之“气”最为充盈的时节,更须保持开心豁达,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肝阳便会生发畅达,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胆主少阳,子时(23 - 1点)当令,子时须入眠,护发阳气,身体“清净”一天中,白天主阳,夜晚主阴,睡得好,便可敛藏阴精,培补气血。所以入眠时间不宜超过夜里23时。胆主少阳,胆经活跃时间为晚上

23点到凌晨1点,这个点正好是身体刚刚生出阳气,还很微弱的时候,需要靠睡眠来保护,同时胆经可以在这段时间的深度睡眠中排出浊气,恢复身体“清净”的状态。现代人长期久坐,胆经多有瘀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腿外侧以及臀部脂肪过厚。不妨在下午5点到7点间敲打胆经,这个时辰为肾经当令,气血流注肾经,而肾属水,胆属木,水生木,可提升阳气,助力身体排毒发陈。

清明期间不可对肝脏进补,不宜食用'发物',应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清明养生吃什么?

1、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

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2、马兰头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适合吃马兰头的。马兰头的制作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初春常见的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3、香椿

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是北京清明时令佳品。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还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4、山药

山药其黏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山药中的多巴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另外,山药还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增强体质。过年过节期间若有消化不良,可以用山药、莲子、芡实加少许糖共煮服食。

5、葱

葱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高10倍,比柑橘高2倍。葱还含有葱蒜辣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吃些生葱有预防作用。美国有人从葱中提炼出一种葱素,治疗心血管硬化获得较好疗效。一位法国医生证实葱还有增强纤维素蛋白溶解活性和降血脂作用,能消化凝血块避免血栓发生。吃油腻食物时,再适量吃些葱,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6、韭菜

含有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韭菜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纤维素,比大葱和芹菜都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中医认为韭菜温中行气;散瘀;解毒。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补肾温阳益肝健胃,含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行气理血,韭菜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症。润肠通便,含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7、荠菜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可柔肝养肺。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传统习俗则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荠菜有助于降低血压,健胃消食,还有减肥养颜美容的功效。

清明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一、适当春捂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时节,天气渐暖,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很快。北方的街头也常见中午时人们只穿一件衣服,爱美的姑娘们更是不愿意穿得臃肿,有的甚至以及穿上了初夏的服装。

但是,寒从脚下起,乍暖还寒时,还是捂着点好。中医温馨提示:“春捂秋冻”是老祖宗智慧、经验的总结,为了身体健康,春天减衣物还是要慢一些,少一些,以顺应季节变化。

二、适当锻炼宜动不宜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兔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此时运动锻炼要量力而行,已不感到疲劳为宜。

三、饮食宜清淡不宜食发性食物

清明节气阳气升发,通常人的食欲都出于佳状态,于是胃口大开暴饮暴食,反而损伤了胃部,诱发慢性肠胃疾病。对此,清明节气饮食可别吃发性食物,肝火旺盛者吃了动肝火,再加上春季是旧病复发的季节,发性食物会加重疾病。因此不宜食“发物”。所谓发物是指从中医角度上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象羊肉、狗肉要适当少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