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59:说一首歌《叫我如何不想她》吧

在想要更新什么内容时,我想起了一首歌——叫我如何不想她。今天就来说一说与这首歌有关的那些事吧。

『叫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近代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1926年,这首歌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至今仍然广为传唱。

在这首歌里有个首创,即女字旁的“她”。这里为啥说是首创呢?因为在我们古代以至晚清社会,第三人称,不管男女性别,一般都使用“他”,这点我们可以从近代汉语那些古白话小说里看到,后来民国时我们还可以在鲁迅的作品里看到他这么用。我们中学时,读到的鲁迅作品里,表示女性的人称代词除了“他”,鲁迅还会用“伊”字。这个“伊”字,我们古已有之,比如诗经里就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当然诗经里的“伊”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第三人称代词,因为这个“伊”有明显的指示代词性,即可以译为“那”。

现在我们使用的女字旁的“她”,实际上是受西方英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英语里,人称代词有性别之区分,男用he,女用she,对应到汉语里则只有一个“他”。五四新文化时期,刘半农先生,第一次创造了女字旁的“她”来对译英语的“she”,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现代汉语里开始有了“她”。

说起刘半农(1891-1934),刚刚热播的觉醒年代里也有他的存在。他原名为寿彭,后改为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新青年》杂志的同人编辑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新诗人、杂文家以及语言学家。

说起刘半农语言学家的身份,他有一本叫《四声实验录》的专著就不能不提。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声调的专著。我们从书名可以看得出来,刘半农先生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各地汉语中的『四声现象』进行了实测与分析,他总共分析了北京、南京、武昌、长沙、成都、福州、广州、潮州、江阴、江山、旌德、腾越(今滕冲)等十二个地方方言的声调实验结果,弄清了汉语调类与调值的关系。我们今天普通话里,包括轻声的话有五个声调,除去轻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对应的实际调值(55、35、214、51)就来自这本《四声实验录》。这本书在研究音韵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说完了作词刘半农,我们再来说作曲赵元任先生。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还是当时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他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季姬击鸡记》等 ;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 。他翻译的代表作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关于赵元任,他最牛的地方还有就是那极强的语言天赋,一生当中精通了五十多种别国语言,而且他还有特别厉害的语言学习能力。据当时他朋友回忆说,他每到一个地方,不出三天就会熟练用当地话跟当地人交流。

这首《叫我如何不想她》,歌词如下: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中的“她”是首次使用,而关于“她”字的『文字学诉求』则是1923年才正式提出来的。诗中的“她”,有人说是指一位女性,有人说是指祖国(英语中的“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阴性)。无论如何,这都是诗人的一种深挚的感情,启发他为祖国的文字贡献了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使得那些即使是在“此时此刻”的现实中处于『宾位』的中国女性,获得了在语言形式上的明确的主体地位。从诗歌的角度看,《教我如何不想她》毫无疑问是一首优秀之作。而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其意义似乎更加重要:一个“她”字,使一首诗永垂不朽。

当代诗人吴奔星曾如此评价道,《教我如何不想她》,传统歌谣的复迭手法,在构思技巧上虽继承了传统的反复与比兴手法,但在语言运用上却是生动活泼的,在意境上是新鲜别致的,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余意不尽,余韵悠然。从诗的联想力与暗示性看,诗人多少接受了一点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这首歌现在也被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搬上了荧幕,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今天说了这些与《叫我如何不想她》相关的一些事,拉拉杂杂说了一堆。今天说的这首歌,不仅是一首韵味很足的歌,而且还是一首文化味更浓的歌,实在值得我们好好铭记铭记。

今天就说到这,明天见。

(0)

相关推荐

  • 汉语的四声是怎么回事?

    古代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总称仄声.故四声又称"平仄".要知道什么是四声,得先了解声调的构成. 所谓声调,即汉语(及某些其他语言)语音的高低.升降. ...

  •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谈语言的九种特征

    " 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赵元任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合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

  • 今日秦书day145:聊一首歌,聊一些旧时的事~

    今天聊什么呢?聊一首歌吧.说起这个,当时我刚从林业局大楼走出来,叫了一辆出租车,我在出租车上刷学习强国,忽然看到一首红歌<我想唱给党听>. 咋一看到这个名字,我以为只是一首主流的红歌.当我 ...

  • 今日秦书day192:由一首歌引起的夜话~

    晚上听到一首歌,名为<一介俗人>.我瞬间被吸引住了,脑海里回想起好早以前朋友写的一首小诗<从明天起,做一个俗人>. 当时,我朋友写完后,我还"解说"了一番. ...

  • 今日秦书day229:再更起来啦,聊聊那些怀旧的事,说一说那些怀旧的歌

    当你看到这个,肯定要说我.对,我决定把『今日秦书』更至一年再停,不管怎么样,一年是我的坚持.说到底,其实还是我念旧,我想把这个『今日秦书』更下去.忽然想起一首歌,先听下面一首歌吧,这首歌的前奏有些长, ...

  • 今日秦书day12:说“蛰”

    今天是惊蛰,第三个节气,来说一下这个"蛰"字吧. 我们看这个"蟄",上面是"執",下面是"虫",按<说文解字> ...

  • 今日秦书day14:温暖

    今天周日,在学校待了一天,迎来了我的那帮可爱的零零后们--不过,因为他们的到来,烦累的日子又要来了,但是呢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说今天另一个事,我的一位上一届学生过来找我领取证书.她来找我的时候,让我感动 ...

  • 今日秦书day15:不经意间

    在每天的生活中,"不经意间"会遇到一些人,也会遇到一些事,说机缘巧合也是可以的.机缘,似乎就是机会与缘分的混合体.一般来说,它的出现具有不可预料性,也正因此,它的出现往往颇有惊喜之 ...

  • 今日秦书day17:我与冒菜的故事

    在我还没认识冒菜的时候,大概零几年的时候,我印象里只有麻辣烫.当我接触到冒菜的时候,我才知道,麻辣烫根本不可与冒菜同日而语.在重庆,在四川,在攀枝花,我一次又一次地与不同的冒菜馆相遇,那些店名至今未忘 ...

  • 今日秦书day19:说一说植树节吧

    3月12日,每年的植树节.植树节的设立,说来也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的由来也是与四十年前人们对环境遭受破坏情况反思的结果.当年邓小平同志为荒山绿化这事与万里同志的谈话中提到:"是否可以 ...

  • 今日秦书day20:漫谈一番

    转眼来到了农历二月,二月的春风,最容易让人想起那句有名的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即便是似"剪刀"的风吹着,也不比冬日的寒风了.二月的春风,她更轻抚,抚摸着万物,催生着万物复苏.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