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呓语:藏在《无常》背后的混乱(3)
《无常》第9段,第10段就是鲁迅歇息够了,铺垫足了,然后跳出来向陈西滢密集扫射的几子弹。
你看他哪一处不是对陈西滢的报复性打击。“模范县”“一个会(教育界公理维持会)”“正人君子”是讽刺陈西滢的;“绍兴师爷”“下等人”是回敬陈西滢的自辩。鲁迅骂架是绝顶的好手,姑且承认,再转念由下等人的向往而谈到对阴间的神往,自然而然地回到“无常”的主题上来,而且得出无可辩驳的推论:
“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谁没有衔过冤抑,便是陈西滢也不能否定。这属于常识性的判断。“骗鸟”一词足以证明了爆粗口鲁大爷曾有过。后来,这结论似乎很得大众的欢心。个人以为断章取义,是拔高了鲁迅。鲁迅就是不爽陈西滢了。
他在第10段里对自己“跳到半天空”“放冷箭”也作自辩。陈西滢是绝顶聪明的学者,他对鲁迅文章的解读,对鲁迅本人的解读,绝对是戳到了鲁迅的痛处。嘿嘿,你看鲁迅这句话:“然而虽说是'下等人’,也何尝没有反省?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样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没有'放冷箭’么?”我们先来看这个“然而虽说”一词,鲁迅自己先伏低作小认帐,自己是'下等人’,自己也反省,甚至有些丧气说:“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样呢?”
第10段鲁迅说得含糊其辞,思维混乱,反复读来矛盾。我思忖:
其一,谁没有跳到半天空,谁没有放冷箭呢?人人都有过的。鲁迅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么?
其二,“无常手里拿着大算盘,摆尽臭架子也无益”,这句话言下之意,陈西滢摆教授的架子也没有用,无常要找之算帐??
可接下来一句话令人费思量:“对付别人要滴水不掺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不通顺!鲁迅想要表达什么,指责无常么?无常对他人拿着一个大算盘苛责,他自己呢?鲁迅在后文提到,活无常因为可怜阿嫂哭儿子哭得悲伤,暂放她儿子还阳半刻。于是,阎罗天子督责惩罚了他。鲁迅在18段里赞美他。“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而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七拐八弯地赞美无常,让人疑云顿生!!
既赞美无常,为什么要在13段里说无常“一出台就须打一百零八个嚏,同时也放一百零八个屁,这才自述他的履历。”这种粗俗的表达爱意实在难以让人接受!
其三,鲁迅在10段里再次提到“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你看这些话,鲁迅明里暗里是指胡适之流罢。鲁迅是有很多兼差工作的。也在报上发表过大文章的。如果这些阎罗、牛首阿旁和马面指的是胡适之流,那么无常借指陈西滢就好理解了啊!?可似乎又不是,这是与不是之间,鲁迅表现出令人难以调和的思想混乱!
其四,鲁迅说无常可爱,能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未屑,能利中取大,害中取小。类古哲墨翟先生“小取”。
第20段,鲁迅把无常作了分类,一是迎神时候的无常,一是演剧上的无常。迎神的无常,跟在“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鲁迅两处用他,表达不清。不过读者大体还是知道的。这时无常配了老婆孩子。“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鲁迅写道“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拿老婆孩子作骂由,扯远了,鲁迅有点不厚道!然后又细谈无常的儿女,无常少爷是无常嫂带来的,并不是无常亲生,但相貌又和无常相像。如果鲁迅是骂人的话,那这一处确乎有些恶毒了!写至此处,也完全是丧失了理智与逻辑性,不知所云。喜欢无常,又给无常弄一些无厘头的帽子戴戴。
我的判断——要么,鲁迅思想混乱;要么,鲁迅并不是普通所理解的那样,喜欢无常,而是讨厌无常。
第21段,他说“无常怕爱说闲话的旁敲侧击说他拿卢布,直接实行'节育’了!”这是什么话?陈西滢说过的“就是有些志士,也常常未能免俗,他们自己可以捱饿,老婆子女却不能不吃饭啊!就是那些直接或间接用苏俄金钱的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如果陈西滢说鲁迅,这话并无大错,自辩也有理。
我是有些迷惑鲁迅会不会把自己自喻为无常,但读到此处,我判定,绝对不是了。一个男人谁会傻到“节育”呢!但也有可能真是自喻,其时鲁迅并无结婚,也无孩子啊!令人费解啊!
第22段,鲁迅似乎有与无常和解之意,假如无常是陈西滢。他是这样说的:“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无常到底是谁呢?品一品,鲁迅想说什么?
鲁迅说“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这话他重复了两次。谁是鬼神呢?值得好好考据一番,但一阵骂来骂去的文章,读至后面,突然感觉无聊,如果不能给予精神的盛宴,伟人也难以让人接受。
鲁迅在后记长篇累牍地谈了对“无常”的考据,他说无常的话也温和了很多,也不再自相矛盾了。我猜想,无非有两个原因:
一是确乎寻得了关于“无常”真实的证据,鲁迅的文字及思想得以澄清;
二是他与陈西滢的口水战告已段落,或者在友人的帮助下,两人和解了。此番一本正经地考据,无非是说先前的指桑骂槐并不存在,你别多心之类。我们习惯性地只看鲁迅,没有读陈西滢,更无从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其是谁非,中个曲直,难以明了。这便是世事的无常啊!历史选择鲁迅,陈西滢只能败走他乡。
人生就是这样,你唱罢我登台,故乡何处?
我先前得出的结论不知是否有道理?结论就是:鲁迅在刻薄地借无常骂人!陈西滢,如果是活无常还可爱些,偏偏是个“死有分”这类的,甚至可能只是一个“走无常”,脸上鬼气多。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
读这些琐碎的往事,认清世相,有时候难免令人沮丧。只突然间,丧失了对鲁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