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土豆 作品
首发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公众号ID:iamhtd
注:
本文为 那些权谋、制衡与猜忌,解读安史之乱 的续篇,可以独立阅读;
本文从独立视角,解读大唐帝国背后的秘密,从安史之乱剖析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千年争锋的核心!
第一部分:安禄山终于造反了,除了李隆基,所有人都很开心!
第二部分:李隆基作死永无止境,终于将大唐拖入深渊;
第三部分: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千年争锋;
第四部分:从长城读懂帝国的最大难题!
第五部分:大唐,从一开始就强敌环伺!
第六部分:帝国的极限,节度使,为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第七部分:李隆基,终于玩砸了,史诗级帝国的崩溃;
第八部分:突破农耕文明的极限,梦回大唐
自己最看重的爱将造反,生生打了自己的脸,李隆基茫然失措,还不愿意接受现实。但是不开心的恐怕只有李隆基一个人,其它所有人心里都憋着笑。各地的节度使都恨透了安禄山,恨不得杀鸡宰羊庆祝:好你个昏君,这就是你天天给予重赏厚赐的所谓忠臣!哈哈,安禄山,等着,老子马上出兵弄死你,我看你再得瑟。太子李亨脸上挂满了忧虑,心里头早就乐开了花:你个老糊涂,你信杨国忠,信安禄山,就是把自己儿子当贼一样防着,哈哈,你也有今天。当然,最开心的还是杨国忠,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看到人就说:安禄山,你还敢造反,就凭你?摁死你就和摁死一只蚂蚁一样!此时的大唐,正是巅峰,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是世界的中心。李隆基已经算好账了,这个时候的大唐,一共有50万边军,8万中央军;他安禄山才20万人。38万人打20万人,肯定能打赢,而且大唐人心所向,安禄山必然众叛亲离。他们都没有想到,这场动乱,终结了大唐的盛世,7年时间,整个大唐北方沦为战场,人民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安史之乱后,虽然大唐击败了叛军,并且延续了近150年,但长期处于藩镇割据的内战状态,盛世再也不复存在。
数天时间,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河北全境,这个时候,李隆基还在恍惚之中:他真的就造反啦?6天之后,等李隆基醒过神来,安禄山已经兵临城下,打到了东都洛阳。高仙芝、封常清赶紧募兵镇守洛阳,可是,不到15天,洛阳失陷。安禄山前锋的兵力已经逼近潼关,过了潼关,叛军将一马平川,直指长安!安禄山的20万边防军长期与彪悍的游牧民族作战,战斗力爆表,岂是养尊处优的中央军可以比拟?何况其它的30万边防军和中央军又不是说集中就集中,说跑过来平叛就平叛,做火箭也要时间啊。为了凑人数,高仙芝、封常清在长安和洛阳找了几万平民充军,抵抗叛军,那简直就是过去送的,被安禄山切瓜砍菜一样的剿灭了。长期经营和修筑,地势险要,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潼关死死的把安禄山挡在长安前面。安禄山硬啃了一个月,恨不得拿牙齿咬,潼关纹丝不动,自己损兵折将没有任何进展。对于任何叛军来说,一定要快速打闪电战,把中央王朝拉下马。因为时间在中央这边,中央毕竟掌控着80%以上的钱粮和税赋,况且自己妖言惑众的所谓「清群侧」的谎言,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得人心。
高仙芝长期不出兵,就在潼关防守,杨国忠心里先慌了。因为安禄山造反,打的旗号就是要除掉皇帝身边的小人,这个小人就是他杨国忠。杨国忠一看你高仙芝为啥不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又一想历史,心都颤了。当年汉代时期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造反,也是说要清君侧,结果御史大夫晁错就被汉景帝给杀了。你高仙芝长期不出战,不会是想和安禄山议和,最后说服李隆基,要杀了我祭天吧。于是,杨国忠加上监军太监,天天在李隆基面前说高仙芝的坏话。大唐还搞不定叛军?还把洛阳给丢了?现在居然不敢出战?此时的李隆基,心中又羞又怒又怕,早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结果斩杀了高仙芝。可怜高仙芝为大唐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就这样死于杨国忠的谗言之下。接下来镇守潼关的,是唐代另一名将哥舒翰,哥舒翰为大唐开疆拓土,与吐蕃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不世出的良将。这个时候,一部分边军回防,加上征集的中央军和临时募集的兵丁,哥舒翰统兵20万。安禄山绝对没有任何可能性拿下潼关,最终会不战而溃。但是杨国忠的命令是:赶紧给老子进攻,一天都别耽误,否则高仙芝就是你的榜样!最后将所有的精兵都潜伏了起来,就留下了5000老兵在潼关之外叫阵。安禄山的诡计,被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一眼就看穿了,依然坚守不出。但是李隆基已经出离愤怒了,就他妈的5000敌军,你佣兵现在数十万还躲在潼关,你想干嘛?赶紧给老子出去打。万般无奈,哥舒翰抚膺恸哭,仓促应战,以20万临时抽调的兵力对抗安禄山的20万精兵。果不其然,哥舒翰被安禄山打得大败,20万兵力,就剩下8000人逃回了长安,自己也被俘虏了!朝廷人心尽失,上朝的官员不到百人,大家都想着卷铺盖走人了,李隆基肝胆俱裂!随后,就是大家知道的马嵬驿兵变、绞杀杨玉环、肃宗即位.....李隆基终于失去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太上皇,因为自己曾经百般挤兑自己的儿子,最终也被自己的儿子百般挤兑,剩下的是几乎被封禁的岁月;虽然在郭子仪等中兴三杰的鼎力扶持下,唐军用近8年时间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整个北方已经生灵涂炭。因为南方完好无损,且大唐有别于大明,始终控制着南方的税赋,且后面有唐宪宗、唐武宗等一批励精图治的皇帝,甚至于大唐在随后的150年中兴了三次,但始终无法扭转颓势,再也不会呈现万邦来朝的局面。其中的一个关键局面是,安史之乱,让所有的节度使看到了大唐的虚弱;我和吐蕃、突厥去拼命互砍,风险大收益低,那帮人都彪悍得很。在150年的大唐后期,就一直在设置节度使和削弱节度使的两难选择中左右横跳,而最终,权力又落到了宦官的手中,终于在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
所谓节度使,就是一个地方的长官,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几乎统管区域所有事务,类似于民国期间的军阀,几乎已经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王国。所以,很多人谈到大唐的衰落,都认为首先是李隆基昏庸糊涂,设置了这个岗位。李隆基设置节度使的时候,不过40多岁,正当盛年,他就糊涂到这个地步?我们今天在看古代的沿革,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用现在的管理和技术看古代的制度。同时,我们往往会忽视掉大唐所处的环境,就是强敌环伺!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争锋了数千年,这是古代军政制度设置的重要标准。但是唐朝的敌人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认为大唐,实在是太强悍了!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古代历史上最强悍的王朝背后的秘密!
古代为什么要修建长城,那么低矮的城墙,能阻挡游牧民族吗?甚至有人说:修建长城,是中华民族没有进取心的表现。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即使用我们今天的思维,我也想不到比修建长城更好的方法。就如同玩帝国时代一样,除非点亮整个地图,把所有的游牧民族全部清理干净,否则,他们总会卷土重来。他们灵活快速的机动性,打不过总能跑得过,即使是在汉武帝时期,使用全国之人力与财力,也没有将匈奴完全剿灭,只是让他们远遁而去。要知道,数百年之后,五胡乱华的起因就是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匈奴、鲜卑、羯、羌、氐.....没有卫星定位系统、追踪系统、强大的机动能力,能搞定谁?其次,在古代的技术下,农耕文明永远无法同化游牧民族。我们看长城的地图,会惊讶的发现,长城,几乎就是按照中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的这条线修建的。这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因为,低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的北方,无法进行农耕。或者说这样的地理环境和天气环境,农耕文明无法存活,产量极低。这里的地理环境,只能适合游牧民族生活,根本无法进行耕作。而中原王朝的文化、政治、制度,全部是按照农耕文明的特点来的,追求的是编户齐民,进行人丁管理。但是这一套东西,根本不匹配农耕文明,人家着水草而居,不断的变化地点,怎么管理?所以,农耕文明的极限,是北上到400毫米的等降水量,就是长城!因为游牧民族有马,他们跑得快,他们在广漠的草原和大漠潜伏,随时可以过来进行抢劫,让农耕文明防不胜防!为什么农耕文明没有马,或者农耕文明的马没有游牧民族好?但这个问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不是问题,草原上到处是草,随便吃,人家是零成本。
所以,我想不出有比修长城更好的方法,有了长城,游牧民族人过得来,马过不来,他们就废了。而且长城能够快速集结,并将所有的对游牧民族的贸易点有效的控制在朝廷手中,打击走私商人。好了,以上我们说的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千年争锋,是中国古代王朝永远要面对的主要威胁。
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大唐的独特基因,大唐有别于汉,也有别于明,他是一个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中心帝国。因为北方的长期战乱,产生了大量的土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颁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发布均田令。隋唐的地域,跨度不限于400毫米的等降水量,深入到了草原、沙漠和高原的腹地。我们仅仅记得隋炀帝三次出征高句丽,但不知道隋朝和突厥长期作战,平定北方,杨广,还是草原帝国的大可汗。而大唐在隋朝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因为有着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兼收并蓄,大唐一开始就有着更为强烈的进取心。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或者1076万平方公里。高昌、吐蕃、突厥、回鹘、南诏、吐火仙、小勃律、石国.....多到我们记不清,甚至于波斯!终于在武则天时期,大唐的外部防线在进攻的过程中,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之战,云南渡泸之役,没于异域数十万人。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旋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没。安禄山讨奚,契丹于天门岭,十万众尽没。高仙芝伐石国,于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杨国忠讨蛮阁罗凤,十余万众全没。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耶?」但是,这里大唐所面临的问题,绝非武则天和李隆基的能力问题!我们说大英帝国,疆域在最广阔的时候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沙俄帝国,疆域最广阔的时候达到2200万平方公里。因为英国和俄国,是用工业时代的机动能力、军备能力在进行管理;而大唐帝国是在用7世纪的农耕文明管理这个广袤的帝国;以为公元7世纪的技术,如此大的版图,仅仅在后勤运输这一块,已经难以承受,从江南运一升米到漠北,成本已经是30倍甚至50倍以上!而且我们说过,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租庸调、编户齐民等根本无法管理游牧民族,最适合游牧民族的始终是部落首领制。所以,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如突厥,臣服后反叛,反叛后再臣服,或者分裂成数个敌人。我曾经推荐过一本书「全球通史」,这本将全球历史分割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后的世界,欧洲人的大航海殖民将全球联系成了一个整体。但事实上,欧亚非成为一个整体从汉代时候的丝绸之路开始。大唐仅仅所面对的突厥,就已经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而是早就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是一个超级强敌。突厥,和中亚古老的族群粟特人联合「安禄山就是粟特族生意人,贩卖马匹出生,精通9国语言」,走上了国际贸易的道路,粟特人将东方的商品沿着突厥草原,一直送到波斯,再到欧洲,粟特人,为突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让突厥整合成了一个强大的草原王国,在几百年的历史上,死而不僵,一直是大唐的强劲对手之一。
而且,在这个时候,大唐的府兵制和佣兵制,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帝国要求了。大唐的府兵制,起源于隋,简单来说,就是给士兵发土地,士兵平时种地,战时当兵,拿一个长矛和弓箭,其它的国家来管,而且士兵不用服劳役。府兵制不仅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第一,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通病,到了李隆基时代,伴随人口的快速增长,早就没有土地可以发了。第二,帝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了草原的腹地,这个时候哪里有地可以分?分高原和草地?第三,如果让普通的步兵和游牧民族去打仗,这个时候9成打不赢。在大唐刚立国的时候,突厥颉利可汗率领数十万大军,一路攻杀至长安城下,李世民不得以亲自出面议和,才解决了这一次危机。但这也充分说明,平时耕地,战时出征的「民兵」,可以平定内乱,但无法和游牧民族一较高下。当然,4年之后,李世民就一血前耻,大败突厥,并俘虏了颉利可汗,这就是后话了。既然府兵制无法满足大唐的要求,很快,募兵制就成为大唐的主流。李隆基时代开始,就开始征募职业士兵,国家发工资,给装备,给粮饷,这样很快就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士兵的工资,大唐还勉强能够承受,最痛苦的就是后勤补给。经过了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北方几百年生灵涂炭,大唐的经济中心已经在江南了,苏州等地区是全国的重要补给区,即使是广州,这个时候也成为了全球的海洋贸易中心。从江南地区将粮食物资运送到边陲?即使到了今天,很多快递都不愿意送呢!这样的运输难度根本不足够支撑大唐的边疆战事,迟早会把帝国的经济拖到崩溃!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李隆基时代,面临东北、漠北、西北、西南的四面敌人,全国一共设置了9个战区,要如何做到计划的准确性才能保证每个军区的士兵能得到补给和装备?即使到了1000多年后,有计划委员会这么个组织,也足够他们头疼了!
于是,李隆基最后做出了决定,设置节度使,统管当地的民政、财政和军务。从理论上来说,大唐一共设置了9个节度使,相互制约,并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轮岗,是没有大的毛病的。然而,在安禄山的超级马屁功夫下,李隆基最终糊涂昏聩,让安禄山拥有了近20万强大兵力,占到了全国的2/5,最终酿成了大祸。安禄山一个人任三镇节度使,几乎就是平卢、范阳和河东三大重要边区的土皇帝,对领域内的各种人士、军备简直是信手拈来;而且,安禄山的辖区已经深入到了河南腹地毕竟陕西,到洛阳咫尺之遥,其它边区的节度使即使想过来救援,时间也来不及;而内陆的8万中央军,又如何是是久经沙场的边军的对手?所以,到了宋代,赵匡胤死死的记住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军队的监管到了极限,将所有的精锐士兵编为京城禁军,走向了极端,这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而安史之乱最大的祸害,就是安禄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所有的节度使看到:随后,大唐的各镇节度使再也无法让中央做到如手指臂,如臂指手,而是在削番和设置节度使之间不断横跳。而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各镇节度使救援中央,导致边防空虚,各地烽烟四起,最后大唐的疆域收缩到了550平方公里。
大唐,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是一个雄心万丈的时期,在安史之乱后,至少涌现了3代雄主,希望中兴大唐。所有能开启中兴的皇帝,首要的成绩,就是遏制了节度使的野心并削减他们的权力,并有了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的传奇之战。好在江南一直平稳,为大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赋,最终续命150年。大唐,是一个让中华民族目眩神迷,让我们无限崇拜的辉煌时代。而大唐的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精神,更是超越了时代,永远释放着夺目的光彩。大唐节度使的设置,并不能说是一次完全的失败,而是一个雄心万丈的传奇帝国的不断尝试与实践,去努力完成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融合。我们永远不能用今天的技术去评判大唐,因为我们早已突破了农耕文明的极限。因为大唐的管理难度,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而这个难度,真是来源于大唐的不懈追求!所以,大唐囊括了大宋的全境,或者说大宋的版图是大唐的腹地,由于不断的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大唐的内陆,才保得了近300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