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阅读(十八)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第二首,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关于这首词的第一个问题:“何时收拾耦耕身”是什么意思?
(一)顺向推衍
读解一: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什么时候能够整理农具去耕田呢?”(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68 页)
按,这仍然不是该词句所能引发的唯一读解。在宋人诗词里,它至少还能引发出另一项读解。
读解二:此词中的“收拾”,是“收回”的意思。
古代的士子出来作官,是将自身交付给朝廷、天子,而致仕退隐,则是将自身收归己有。
因此,“何时收拾耦耕身”是说,什么时候才能归隐,依旧去耕田呢?
苏舜钦《苏学士集》卷四《送关永言赴彭门》诗曰:“期君早自奋,佐时发雄图。功成速收身,单舸还东吴。白头青林下,尊酒相从娱。”是说希望朋友早建功立业,早回来隐居。
苏轼《东坡全集》卷一六别有《次韵曾子开从驾》诗二首其二曰:“道旁倘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是说路边如有山中故人,当会问我何时归隐。
苏辙《栾城集》卷三《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诗曰:“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是说故乡有稻田、竹林,何负于我?我为什么不归隐呢?
贺铸《东山词》卷上《减字浣溪沙·频载酒》曰:“桑榆收得自由身。”是说晚年致仕退隐,重新获得了自由。
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五《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诗曰:“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漫浪身。”是说自己终要结束羁宦生涯,回乡隐居。
又卷一四《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道中也戏题》诗曰:“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是说自己年纪已大,该退隐了。
以上诸例,并可参看。
(二)逆向删存
从语法学的角度来审视,读解一,亦即胡云翼先生说是不能成立的。
诚然,“收拾”一词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解释为“整理”,但前提是下文须有合适的宾语与之搭配。
然而在此词中,与“收拾”相搭配的宾语是“身”,怎么可以随意忽略这一关键词面,直接由“收拾”一词引申出“整理农具”来呢?
因此,“整理农具”说应予排除;而经得起“逆向删存”的检验,可以为原诗诠释空间所“容受”的解说,还只能是读解二。
关于这首词的第二个问题:“似泼”是什么意思?
(一)顺向推衍
读解一: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注曰:“似泼,像泼了水似的那么明亮。”(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第 68 页)
按,这仍然不是该词语所能引发的唯一读解。在宋人诗词里,它至少还能引发出另一项读解。
读解二:“似泼”,形容在逆光条件下(即太阳在观景者的正对面),桑麻绿油油的叶面将夏日的阳光反射到词人的眼中,那明晃晃的一片亮,就像一盆水似的泼将过来。
苏轼《东坡全集》卷四另有《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诗曰:“山头望湖光泼眼。”
卷一五又有《春日》诗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卷一六亦有《送陈睦知潭州》诗曰:“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泼”字用法均同,可以参证。
又,在苏轼之前,释契嵩《镡津集》卷二一《次韵和酬》诗曰:“日色暖烘诸壑浄,晴岚翠泼几峰光。”
与苏轼同时或稍晚,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三《次韵道林会规方外》诗曰:“晓窗晴泼眼。”
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五《满庭芳·八月十六夜景修韵东坡旧词因韵成此》词曰:“分外清光泼眼。”
在苏轼之后,傅察《忠肃集》卷上《又次申教授直宿三首》诗其三曰:“骤喜秋光泼眼明。”
王安中《初寮集》卷二《次韵题李公休辋川图》诗曰:“莲芰泼眼横轻舠。”
沈与求《龟溪集》卷二《清明》诗曰:“杏火烧空泼眼明。”
王庭珪《卢溪文集》卷四《题禾山萧秀才卧云庵》诗曰:“暮檐青泼眼,远霭寒山竹。”
欧阳澈《欧阳修撰集》卷四《归途遣兴借朝宗韵简敦仁》诗曰:“泼眼溪山增爽气。”
喻良能《香山集》卷六《由真隐至枕峰寺》诗曰:“岚光泼眼浓。”
赵蕃《淳熙稿》卷一九《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诗其五曰:“须臾雨止晴能好,一道云山泼眼明。”
陆游《剑南诗稿》卷四一《霜寒不能出户偶书》诗曰:“油窗泼眼明。”
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下《春晴》诗曰:“春光泼眼何明媚。”
魏了翁《鹤山集》卷七《次韵李参政壁见谢游龙鹤山》诗二首其一曰:“泼眼溪光无间断。”
可见“泼”字的这种用法,在宋代是很常见的。
(二)逆向删存
从生活经验及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读解一,亦即胡云翼先生说是不能成立的。
试观上文所举诸例,“山头望湖光泼眼”,“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泼眼溪光无间断”云云,“湖”“泉”“溪”本身便是“水”,它的光亮难道还要倚仗“泼水”吗?而“日射西窗泼眼明”,太阳上又如何“泼水”?再者,说“桑麻”“像泼了水似的那么明亮”,语亦平淡无奇。因此,此说应予排除。
而读解二,亦即笔者发明的“经桑麻叶片反射之明亮阳光如水般向人眼前泼来”之说,不但经得起“逆向删存”的检验,能够为原诗诠释空间所“容受”,而且凸显出苏轼此词“泼”字是炼得极好的一个动词,不但新鲜,而且传神,其审美效果不可胜言。
(全文完)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