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糖,那些童年难忘的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的时光里,都有一种叫“宝塔糖”的东西。在我们的心里,宝塔糖和大虾酥、高粱饴一样,都是抹不去的一段记忆。
宝塔糖并不是糖,而是驱蛔灵,就是很多人小时候吃的打虫子药。只是吃起来甜甜的,五颜六色的一个个小尖塔状。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都是白颜色的。宝塔糖主要针对的是蛔虫和蛲虫两种寄生虫。
童年时代宝塔糖之所以如此“风靡”,是因为当时寄生虫病仍是我国一个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卫生条件较差,如浇种蔬菜基本用农家肥(人畜粪便)等,导致孩子感染蛔虫的几率较高。所以学校会按时组织集体吃药打虫,或是家人买回来给孩子吃。

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食品厂“六一”宝塔糖(小儿驱蛔虫药)

宝塔糖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为了让小孩愉快地服药,加入食糖后做成宝塔形状。小时候如果说肚子里有蛔虫了,父母就会买来宝塔糖给孩子吃,虽说是一种药,甜甜的宝塔糖却是孩子们唯一不抵触的药。以前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小孩们平时也没有什么零食吃,因此宝塔糖就成为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特别的零食。
我们记忆中吃宝塔糖可以“拉出虫子”,是因为蛔蒿可以兴奋蛔虫的神经节,使其肌肉发生痉挛收缩,而不能附着于肠粘膜上,在泻药的作用下被排除体外且虫体不死。
宝塔糖最初其主要成分是蛔蒿的植物提取物,由于后期蛔蒿绝种等多方面原因,后来由磷酸哌嗪取而代之。而说起它的绝迹,还有一番曲折坎坷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药品的登记注册与监督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宝塔糖”成了全国十几家制药工厂共同使用的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品名称与商标名称合一的混合名称。那时,各地生产的驱蛔虫药统一都叫宝塔糖。

青岛四方制药厂“青岛宝塔糖”糖盒

国营青岛制药厂四方分厂出品“青岛牌”驱蛔糖(宝塔糖)
1979年,卫生部以及国家医药管理局推广全民服用“宝塔糖”驱蛔药。

由于宝塔糖生产过剩,蛔蒿的种植也逐步停止了。但没想到的是,作为全国举力推广的宝塔糖,仅仅三年后就被终止。而蛔蒿的种子没有得到妥善保存,从而导致绝迹。

1982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包括“宝塔糖”驱蛔药在内的127种药品与剂型予以淘汰,宝塔糖很快的从我们身边消失了。

没有了蛔蒿,以蛔蒿为原料的宝塔糖也渐渐地退出了我们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里吃的蔬菜基本用化肥种植,被寄生虫污染的机会大大降低,驱虫的方法也以肠虫清一类的药物居多。现在市场上虽然还有“宝塔糖”出售,但只是借用它的名字,现在的药物成分是磷酸哌嗪,跟原来的宝塔糖并不是一个成分了。

宝塔糖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驱虫的药物,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特殊的回忆,虽然时隔几十年,依然让人难以忘怀。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