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 人类学导论
本篇推送展示的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晓阳老师本学期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人类学导论”的课程介绍与课程大纲。
本课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问题、研究方法和经典著作进行介绍,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当代的问题意识。本课在介绍社会科学视角的人类学问题时,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评。本课将中国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案例和思考作为另一个重点。本课将介绍中国人类学者的研究案例,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脉络、问题方向,以及当代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对话等。
Vol.1215.1
课程大纲
人类学导论
课程大纲
开课院系:社会学系
授课教师:朱晓阳
学分:2
教师介绍
朱晓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政治人类学、法律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科学知识论等。
林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关注城市人类学和影像人类学。
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的
本课的“人类学”是指“社会文化人类学”。其源自欧美,早期以研究非西方社会(特别是前工业的所谓部落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为目标,即所谓“异文化”研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人类学家的研究也开始涉及他们自己所生所长的社会及文化,和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如中国等)。
统而说之,作为人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而人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活动总是通过“群”,即社会进行,总是在某种“文化”形式下进行。
社会中总有经济生产、政治统治形态,同时这些活动也受制于人自己所创造的象征符号,如语言和文字等,如此便有象征性的支配以及统合性的宗教存在,而象征符号就是“文化”。这些物质性和精神性方面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在每一种人类的群体(群体的界限本身也是变化的)之间都有差异。人类学家格尔茨说: “人类学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它照出人类是如何五花八门的。”对这些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的研究构成人类学家的关注焦点。人类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对这些差异加以描述,而且还试图对这些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一种理解和解释。人类学家甚至还要对是否能理解一种异文化,以及对异文化的描述是否能具有真值性这样的知识论进行研究。在面对当代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人类学提供一种关于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视角和另一种“世界”的可能性。
本课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问题、研究方法和经典著作进行介绍,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当代的问题意识。本课在介绍社会科学视角的人类学问题时,将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评。本课将中国人类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案例和思考作为另一个重点。本课将介绍中国人类学者的研究案例,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脉络、问题方向,以及当代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对话等。
本课将聘请在当代人类学一些分支(如亲属关系研究和影视人类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该分支的基本和前沿问题进行讲授。
人类学电影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期间将介绍人类学者的影视实践,以及民族志电影的特征。
二、授课形式与考试
课程是以本科学生为对象的通选课。授课形式为主讲教师讲课。课程期间将结合课程内容放映一些民族志电影。
课程成绩将由以下部分构成:
1. 参加大课(20%)
2. 提交读书报告(20%)
3. 期末考试(60%)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引论
1. 关于课程:什么是社会文化人类学?
第二部分
2. 人类学的核心工作——田野工作及其阐释
3. 影视人类学(林叶老师)
4. 人类学历史和范式的演变与中国人类学的一个世纪
第三部分
5. 人与社会
6. 亲属关系、婚姻与结盟(林叶老师)
7. 性别、年龄与社会等级
8. 权力、互惠与人类秩序
9. 知识、信仰与宗教
10. 人类学的经济视角
11. 人类学的应用——文化变迁与发展
参考资料
一、民族志电影及其他影像材料
1. 《努尔人》(1971),希拉里·哈里斯、罗伯特·加德纳
2. 《小村故事三部曲》
《老村》(2019),林叶、朱晓阳;
《故乡》(2009,片断),于坚、朱晓阳;
《滇池东岸》(2013,片断),朱晓阳、李伟华
3. 《卡瓦格博》(2003),郭净
4. 《北方的纳努克》(1922),罗伯特·弗莱尔迪
5. 《牛粪》(2011),兰则
6. 《到县城做白内障手术》,鲍江
7. 《犴达罕》(2013),顾桃
8. 《利维坦》(2012)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9. 《魁阁时代》(舞台剧录影版),编剧/朱晓阳,导演/杨柳,制作人/李伟华
10. 2020年本课视频录像(教学网)
图为《老村》电影海报
二、参考书目
图为朱晓阳教授所著《小村故事》(2011)书影
课程感言
感觉到人类学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面对一种行为,价值观与我们不同的人,要站在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中去看,这是一种宽大慷慨的学科。(林泓莹,19医学)
我对“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感触很深,我之前一直认为人类学是一门会倾注更多注意力在农业时代或者比较原始的生活形态的学科,但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可以观测和感受的,也就是说,人类学也是关注现实的,我感触很深。(罗隆丽,18哲学)
我学的是人工智能,算是现代社会里最“现代”的那一批,但我对现代性抱有强烈怀疑。我比较关心科技如何改变人类价值观, 互联网上的群体心理等等,我认为对初民社会的研究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陈睿祺,17信科)。
在人类学的发展史中,很多思想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过时被学者抛弃 ,但又被后来人重新提起, 赋予新的意义,从这里我看到人类学的活力,以及与时俱进,思想和方法论不断更新的发展趋势。(胡行健,19元培)
林叶老师给我们讲的亲属制度的那一堂课让我真的印象挺深的,关于交换视角的婚姻着实让我大开了眼界 ,之前我自己曾经思考过现代人尤其是很多中国人,感觉并非是因为爱情步入婚姻殿堂,那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促成了他们的结合?这的确为我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张叶舟,19外语)
婷婷 编辑 / 上上 校对
通识联播
精彩依旧继续
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