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看懂胆道系统超声

人体的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胆汁大部分是由肝脏产生,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体液。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那么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是如何进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胆道系统就像我们的蓄水管道系统,最简单的蓄水管道包括蓄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肝脏产生的胆汁由肝管(进水管)排入胆囊(蓄水池)储存,进餐后胆汁便通过胆管(出水管)排到我们的十二指肠。

胆管,输送胆汁的管道。消化食物时,储存在胆囊里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 肝内胆管,起自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较大的胆管,最后汇全成左、右肝管,从肝门出肝。左、右肝管出肝后汇合成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再与胰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在胆总管开口的周围有环行的括约肌,叫奥狄氏括约肌,能控制胆汁的排出。胆总管或肝总管阻塞后,胆汁排泄不通,可产生阻塞性黄疸。

我们的胆道系统就像我们的蓄水管道系统,如果不好好打理就会使蓄水管道生锈、生成淤泥等等。同样,胆道系统没有被好好护理也会引起很多种疾病,那么这些疾病在超声下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正常胆道

(1)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内径在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2)肝外胆管: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由于胃肠道气体干扰,不易清晰显示。正常人肝外胆管上段内径≤5.0mm,下段内径不超过8~10mm,高龄者有增宽的趋势。

超声中的灰阶即灰度等级在屏幕上的显示,是由振幅的高低转变成黑、灰、白色。颜色越深代表振幅越高,表现回声越强,即亮区。颜色越浅代表振幅越低,表现回声越低,即暗区。

01
胆囊泥沙样结石的超声声像图

胆囊泥沙样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色素。 它的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后壁分布的厚薄不一的强回声带,后方较宽的声影。箭头示泥沙样结石。

GB:胆囊

02
皱褶胆囊伴胆囊泥沙样结石的超声声像图

小箭头示胆囊皱褶,泥沙样结石沉积于皱褶上。

03
急性胆囊炎的超声声像图

急性大囊炎大多数是由结石嵌顿引起。它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发热、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它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汁浑浊,多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颈部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1)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透声差,充满稀疏或密集的细小或粗大光点。

(2)肝硬化胆囊壁水肿

肝硬化腹水时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箭头所示),胆囊无增大,且胆囊内胆汁透声好,无细光点回声。

LIVER:肝脏;GB:胆囊;AF:腹腔积液

04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良性病变。它的声像图特点: 胆囊壁增厚:呈弥漫型、节段型或局部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可合并胆囊壁内小结石。

05

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发在胆囊底部,其次为体部和颈部,多为腺癌,根据其形态不同分为小结节型、蕈伞型 、厚壁型、混合型和实块型。

(1) 实块型胆囊癌

胆囊肿大,内部液性暗区消失,见不均质低回声实性肿块。另可见胆囊结石(空箭头示),胆囊与肝脏之间分界不清(小箭头示)。

(2) 蕈伞型胆囊癌

A图示胆囊内的实质性肿块向囊内突起,呈蕈伞型,局部胆囊壁回声不连续,病灶边缘不整。

B图示癌肿内血流丰富。

06

肝内胆管扩张的超声声像图

正常左右肝管内径约2mm左右,当肝内胆管直径大于4mm时,可以诊断为肝内胆管扩张,小箭头示扩张的肝内胆管,空箭头示门静脉分支。

07
胆管结石的超声声像图

胆管结石是临床较常见的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根据结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它的声像图特征 :胆管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有结石存在的胆管一般有扩张。如有结石嵌顿,则结石部位以上的胆管有扩张,非嵌顿的结石有时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胆总管结石(左图为横断面,右图为纵断面)

ST:结石;CBD:胆总管;IVC:下腔静脉;P:胰腺;PV:脾静脉;LIVER:肝脏

08
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声像图

图示左肝内胆管结石,远端胆管有扩张。实箭头示结石;空箭头示远端胆管;虚线箭头示门静脉分支。

来源:百科名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