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石缘去

​针石缘而去之:

针石:

摆脱困阨,或者

解除弊病的手段

1.亦作"针石"

2.砭石制成的石针

古代,针灸用石针

后世,针灸用金针

3.砭石

形如玉

可以制作

针灸用的

石针

4.比喻

摆脱困阨,或者

解除弊病的手段

病生于肉

治以针石

无用砭石

欲以微针

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

砭石,所以泄邪

微针,通调血气

《灸赋》:

针灸探源赋

《灸绳》经典之作

为让灸友

阅读经典

特别选登

部分章节

连载刊出

学习参考

针灸探源赋

洪荒初辟

日月往还

人为万物所养

亦为六淫所干

稻粱麦菽,食分五谷

箴石汤火,医有四端

人生天地之间

天生五谷养人

(黍稷菽麦稻)

风寒暑湿燥火

六淫因之害人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

既要觅取,各种食物,以养活自身

也要寻求,各种手段,以消除痛苦

上古的治病方法

现存的有关文献

可看出分为四类:

箴、石、汤、火

至于巫祝等法

当然不在其列

针是鍼的俗字

而鍼又是

从箴衍变

鍼又作箴

针、鍼、

箴与葴

四字音义并同

箴,从竹从咸

《易·杂卦》:

成,速也

草竹之筋坚韧

人与物被刺

则入之甚速

故可用以连缀

《说文》:

箴,缀衣箴

人类的活动

必然首先是

同竹木

打交道

发现其

能缀物

与伤人

的同时

也有消除痛苦

的另一个作用

所以谏诫之言

至今仍称箴言

可以想见:

必然先有,草木之箴

而后才有,金属之鍼

用针治病

必是先由

竹木伤人

而产生的

“箴言”一词

最初是出于

《尚书·盘庚》:

犹须顾于箴言

《左传·宣十二年》

亦有

“箴之日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之语

《尚书》,即是现存,最早的

上古之时,典章文献,的编汇

相传曾由

孔子编选

可见在

殷商时期

虽金属物

已经出现

金属针

必然已经

得到应用

但用“箴”治病

可能还在沿用

或者是仍存于

人们的心目中

所以

才把语言规劝

譬作用箴治病

以至

一直沿用

而到后世

许多以“箴”命名的

告诫与劝世的文章

这是“针”

来源于“箴”

的有力佐证

茹毛饮血

投掷石块

猎取鸟兽

重要手段

砭从石从乏

《说文》引

《左传》曰:

反正为乏

篆文的乏字是:

反写的“正”字

段注曰:

受矢者曰正

拒矢者曰芦

故砭也有石矢之意

即锐利伤物的石片

砭石所伤

破皮出血

也发现到

能够用以

解除病痛

这个当是

用砭治病

的由来

《内经》:

常称砭石

为石针

或鑱石

鑱石之名

必然即是

在金属针

出现以后

即是砭的

后期名称

是相对于

鑱针而言

《素问·异法方宜论》:

砭石,从东方来;

毒药,从西方来;

微针与九针,从南方来;

灸,从北方来;

导引按蹻,从中央来

《山海经·东山经》:

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

郭璞注曰:

可为砭石

治痈肿者

可见砭石之石

是一种特有的

坚硬滑利之石

来自于东方的高氏之山

与《素问》的说法一致

天然锋利石片

经过磨琢加工

可仿制成

针的形状

因而就有箴石

(可制针之石)、

石针与鑱石诸名

使鍼与砭

互相接近

鍼是由箴而来

砭是由石而来

两者不能

混为一谈

目前多数认为

砭是针的前身

由石针

发展到

金属针

对于这种关系

必须审慎对待

《异法方宜论》:

早指明砭与针的

来源是各不相同

用途也不能一致

针体细长,深刺入肉,不易出血

砭石粗大,只能浅刺,用于出血

出土上古石针

属于鑱石范围

与竹木之箴

及金属之针

均不能相比

所以古代

金石并用

《素问·汤液醪醴》:

必齐毒药,攻其中

鑱石针火,治其外

《病能论》:

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

或铖灸治之,而皆已

其真安在

同名异等

痈气之息,宜鍼开除去

气盛血聚,宜石而泻之

同病异治

身体赢瘦

无用鑱石

《疏五过论》:

刺灸砭石

毒药所主

《示从容论》:

肝虚、肾虚、脾虚

皆令人体重烦冤

当投毒药

刺灸,砭石,汤液

或已或不已

愿闻其解

这是把

砭与针的地位

各自分别对待

《素问·五脏别论》:

恶于鍼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五脏生成篇》:

鍼石缘而去之

《移精变气论》:

毒药治其内

鍼石治其外

《汤液醪醴论》:

鍼石,道也

鍼石不能治

《血气形志篇》:

病生于内,治之以鍼石

《通评虚实论》:

闭塞者用药

而少鍼石也

所谓少鍼石者

非痈疽之谓也

这是鍼石并称以

同等地位对待的

因而易误认

鍼石为一物

也有只言灸刺

而不言石者

《素问·血气形志篇》:

五藏之俞,灸刺之度也

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玉机真脏论》:

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等皆是

《灵枢》

号称为“针经”

即以灸而言也

居于次要地位

对砭石之法

就更少记载

通观《灵枢》

言“石”

及“砭”

仅有

四处

《九针》:

病生于内,治之以针石

《玉版》:

故其已成脓血者

其唯砭石铍针之

所取也

《痈疽》

谓痈

发于腋下

赤坚者

治之以砭石

发于膝

色不变

坚如石者

不可用石

石之则死

以及《论痛》:

耐针石之痛与

不耐针石之痛

《素问·征四失论》:

列“妄用砭石”为一失

可见砭法是一种

出血较多的治法

易于发生事故

所以应用已少

因此《解精微论》只说:

“阴阳灸刺,汤药所滋”

对于,砭石一道

已经,不再提及

《汉书·艺文志·医经》:

度箴石汤火,之所施

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颜注曰:

箴所以

刺病也

谓砭石

即石箴

古攻病,有砭

今其术,绝矣

《说文》:砭,以石刺病

段注:

按此篇《异法方宜论》

以东方砭石

与九针并论

知古,金石并用

后世,乃趋湮没

如认为

石鍼是

金属针

的前身

而从事物

发展规律

历史文献

找不出来

充分根据

如上所述

箴石治病

不会

是出现在

火灸以后

掌握了火

知道熟食

而烧灼伤

随之而来

由烧灼伤

也发现到

许多疾患

可以使之

轻快与消失

因而火也是

最初找到的

治病的手段

同时在

选择各种

食物之时

更发现到

许多草木

根茎花实

不但,可以充饥

而且,还能治病

在此基础

才能发展

而为汤液

因而火灼与汤液

两种治病的方法

同是以火

为其根源

生息需求,汤火,自为时重

铁铜坚利,砭石,遂为等闲

砭石的衰落

必然是在金属针

问世以后

由于金属,坚硬锋利

制作随意,不易断碎

自然也就,取砭石而代之

所以砭法

早已不再

受到重视

至于汤和火

因为

取材广泛

形式多样

而且是

和人类的

生养作息

分不开的

所以

能不断得到

发展和提高

日臻完善

形成各自

理论体系

灸始于片,针始于点,点片,同归一辙

汤液治内,灸针治外,内外,乃分两般

自砭石

为金属

取代后

就存下了

三种方法:

汤、针与火

不难想见

针的作用

最初必是

针对一点

而获得的

灸先由面

而后才能

缩小到点

古代火疗

即是包括

熏蒸熨灼

多种方法

在内而言

长期应用:

面的作用

之中发现

点的功效

灸与针的

相互联系

也建立在

点的基础

因为汤液

内治为主

灸针是以

外治为主

故汤液

与灸针

在统一的

阴阳学说

思想指导

之下

成为

东方医学

主要两大

医疗体系

既分为二

亦衍为三

汤液,被誉为大方

而作,诊家之上客

灸针

沦为小道

医海孤帆

为食肉者,之所不齿

而悬壶者亦只作空谈

以内外分治言之

则汤液与灸针也

以灸针之

本身言之:

来源不同

用法有别

则灸为灸

而针为针

既统称之为

汤液与灸针

也常分称之为

汤液及灸与针

虽各辟蹊径

又相辅相成

避劳就逸

喜甘恶苦

拒疼畏痛

这是人类

也是动物

的天性

不论

为灸为针

疼痛首先是第一关

这给灸针,的应用

带来一定,的限制

何况富贵的肉食之家

骄奢淫逸,参茸燕桂

何求不得,岂肯:

以身试痛

以痛为快

以行医者,之本身来说

悬壶行道,为迎合人心

莫不

以方剂为重

以脉诊为能

视灸针为小道

纸上谈兵

不知实效

只有药物

无能为力、

求生怕死

之时才愿

姑妄试之

这就是

灸与针

所共有的

艰辛历程

然而

物有责贱,功无品目

珠藏镜掩,拂拭重辉

奥旨微言,搜寻可读

沉疴可起,瑕瑜,本自分明

斯道终存,灸针,原为一脉

尔乃,针花馥郁,已举世风靡

坐视,灸道沉沦,实吾侪大辱

物品虽有,贵贱之殊

功用则无,品目之别

能治病者,虽残亦贵

灸针为人

所畏惧者

即是疼痛

但其,特有功效

却未,惨被掩埋

哲学家:

被埋藏的真理

总是时刻闪烁

自身固有光芒

所以针刺之花

仍能日放异彩

灸法厄运

并未解除

事实上是

针而不灸

势将由,重针轻灸

而趋向,存针废灸

既然针灸并称

灸效又超针效

坐视瑰宝销残

既是医学损失

也是医界耻辱

振臂高呼,王公有灸源之考

苦心孤诣,鲰生续论灸之篇

附塞为灸,《周礼》可证

烧灼为壮,《广雅》曾言:

灸与久通,义须明晰

壮非强壮,另有根源

炎黄子孙

绝对不会

使得宝贵

文化遗产

趋于湮没

春回大地,百花齐放

古老灸法,出现生机

中医研究院

王雪苔院长

对于灸法的源流

作过详细的考证

登高振臂,对灸的复兴

起着有力的推动的作用

古人

论灸专著

已多亡佚

遗风未泯

泽在人间

今且继述

先贤遗意

续作此篇

此心良苦

“灸”字由来

并不是先从

治病产生的

《仪礼·士丧礼》:

用二鬲于西墙下

幂用疏布,久之

疏:

久读灸

幂(读觅,

覆尊巾)

粗布盖塞

鬲(读力,

古代盛谷的

鼎属与瓦瓶)

《既夕》:皆以木桁久之

郑注:

久读灸

以盖按

塞其口

《周礼》:

试庐事

灸诸墙

以眡(古视字)

其桡(弯曲)之均

疏:

灸诸墙

即谓柱于

两墙之间

观其体之

强弱均否

庐是矛戟之柄

《考工记·总叙》:秦无庐

疏:

庐读为纑

细长之意

谓矛戟柄

即制作矛戟之柄

须柱塞于两墙

(屏障)之间

观其弯曲

是否均称

可见“灸”

最初是用物

盖塞在器口

或填塞在

某一空间

其后对于

“灸”的字义

虽多用于治病

但和塞的意思

仍分不开

有关灸法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壮”

壮数的多少,是灸法重要术语之一

是古代灸疗作用量的标准

沿用至今未改

但对“壮”字的解释

并不能够令人满意

《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

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

病根深笃者,可多倍于此数;

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

有依扁鹊灸法

有至五百壮至千壮

皆临时消息之

《东医宝鉴》针灸篇曰:

着艾一壮如人丁壮之力

故谓之壮

《梦溪笔谈》卷十八曰:

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

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

壮人当依此数,老弱赢瘦者

量力减之

《本草纲目》:

一灼谓之一壮

以壮人为法也

《红炉点雪》:

所以灸法

不虚人者

以一灼谓一壮

以壮人为法也

以上

对“壮”

的解释

很容易

使人误解为

强壮与少壮

虽有烧灼之意在内

真实含义终欠明晰

壮者灼也

是用艾炷

附着人体

进行烧灼

《说文》:

灸,灼也

段注:

今以艾灼体曰

灸是其一耑(端)

引伸凡柱簺曰灸

灸犹柱也

故作久,久、灸

皆附着相拒之意

凡附着相拒曰灸

用火则曰灸

簺是古塞字

《说文》:簺,窒也

段注:穴部曰窒,簺也

柱也是塞的意思

《庄子·徐无鬼》:

藜藿柱乎鼪鼬之径

柱,又是住的意思

《后汉书》

邓禹传:

辄仃住节

注:住,或作柱

住又是驻的意思

《文选·东征赋》:

怅容与而久驻兮

注引苍颉:驻,主也

一般称艾团为艾炷

燃烧一炷为一壮

炷,本作主

《说文》:炷,灯中火主也

段注:主,炷,古今字

炷也就是灯心

《旧唐书》皇甫无逸传:

夜宿人家,遇灯炷尽

无逸抽佩刀断衣带以为炷

古诗:

燃灯不下炷

有油那得明

艾炷

即就是指

象灯炷状

的燃烧物

《北史》李洪之传:

疹病久(灸)疗

艾炷团将七寸

手足十余处

一时俱下

故焚香

也称为

一炷香

可见

主,炷,柱,住

的音义是相通的

古称艾灸为艾焫

焫读如纳

焫纳音近

也有塞的意思

灸法

即用艾炷

塞在孔穴

使其停伫

而不脱落

令火

烧灼肌肉

两相格拒

治疗手段

《说文》:灼,灸也

段注:

此与灸为转注

凡物以火附着曰灼

医书以艾灸体谓之壮

壮者灼之转语也

朱起凤亦曰:

灸字通灼

以艾灼体谓之壮

壮即灼之转音

故几壮也就是

烧灼几次之意

壮者创也

是由

灼与刺

对人体

所造成

的创伤

《广雅·释诂》:

梗,刿,

棘,伤,

荣,刺,

壮,箴

注引《方言》:

凡草木刺人者

北燕,朝鲜之间

或谓之荣

或谓之壮;

自关而东,

或渭之梗,

或渭之刿;

自关而西,谓之刺;

江淮之间,谓之棘

《山海经·西山经》:

浮山多盼木

枳叶而无伤

郭注:枳,刺针也,能伤人

袁坷曰:

此言枳叶有刺

盼木叶

似枳叶

而无刺

故云无伤也

《尔雅·释草》:荣,刺

郭注:草刺针也

王念孙曰:

是古谓箴为伤也

鍼,针,并与箴同

《广雅·释诂》:

壮,创,伤也

注曰:壮,伤也

《易·大壮》:壮于五趾

《娠》:女壮

虞翻,马融并注云:壮,伤也

《汉书·叙传下》:安国壮趾

颜注:

壮,伤也

趾,足也

《淮南·椒真》:形苑而神壮

高注:壮,伤也

《释躬》:

创,戕也

戕毁体

使伤也

王念孙:

创、壮

声并近

敞壮亦为伤

艾灸与针刺

同样是一种

创伤性的

治疗方法

而壮和创的意义

又完全是相同的

所以几壮也是

刺激几次之意

由此可见

烧灼与致创

就是灸法上

的所谓“壮”

古人的当时

以此来作为

灸法的说明和

灸疗作用量的

单位

本来

是十分

自然而

普遍的

只是由于后代

语言和语音的转变

才令人难解和费解

如果从

训诂学

的角度

作探讨

这一在灸针学上

常用而未曾得到

满意解决的问题

看来可作出

合理的解说

不揣愚浅

妄陈狂狷

百炯争流

终登彼岸

一言可采

何敢息肩

仰先哲之鸿猷

自有玄书可考

助新知之启迪

聊当精卫之填

云尔

对于灸针一道

先圣既已,奠基于往古

重楼百尺尚待建于今朝

汇涓滴而成江河

聚砂砾而成丘争

春风春雨,百花,以盛世,而争荣

见智见仁,百川,亦殊途,而归海

贡一得之愚

献他山之石

亦是

精卫填海

不自量力

之意

(0)

相关推荐

  • 针灸补泻浅释

    最近有朋友聊到针灸的补泻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认为,针刺扎针是泻的,艾灸是补的.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错觉,是大家在平时遇到的大夫一般在需要"泻"的时候用针法,而在"补&qu ...

  • 砭石和砭术的历史故事

    砭石和砭术的历史故事 砭(读音:biān).形声字,从石,乏声.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器具如:砭石.砭针:砭术,是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一种疗法. <黄帝内经>将中医技法归为:砭.针.灸.药.导 ...

  • “石缘”和“捡漏”都是玩石者努力争取来的机会,越努力机会越多

    玩石头的人经常提到"石缘"和"捡漏"这样的字眼,因为大部分人玩石头的人相信"石缘"好的人才有捡漏到好石头.但是我们对石友的"捡漏& ...

  • 缘来缘去缘如水,情聚情散情何归。陈阿姨盛...

    缘来缘去缘如水,情聚情散情何归.陈阿姨盛怒之下把后老伴的个人物品一股脑扔在门外,声嘶力竭的吼叫"滚回去,赶快滚!". 五年前,陈阿姨的丈夫59岁临近退休却不幸罹患胃癌去世.丧夫之痛 ...

  • 离心岛记89蓬莱之缘去莫纠

    离心岛记89 蓬莱之缘去莫纠 离心走近了师父施礼拜见 见过师父,离心走到那女子身边,蹲身轻轻晃她说,就不要哭了,这么久从来你不落泪,他都醒了,认得你了,是多开心的事,不要哭了 那男子起身搀起妻子说我只 ...

  • 一季缘去芳菲尽,一季缘来初夏生

    一季缘去芳菲尽,一季缘来初夏生 作者丨慕绯雪  主播丨竹子 编辑丨安般兰若(ID:anbanlr) 五月春归浓,一季初夏生. 芳菲开尽荼蘼染,落花细雨一朝来. 暮春的云霞蒸蔚,已化作薄云,绚烂尽褪. ...

  • 注射两针疫苗后去印度照顾亲人,美国传染病专家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5月3日,美国印度裔传染病专家拉贾德拉·卡皮拉在印度感染新冠病毒后去世.他是传染病专家,对新冠病毒有专门研究,去印度之前已经完成了两针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由于这一原因,卡皮拉之死因此很大的关注. 施瓦茨 ...

  • 石缘,是来自气场的契合·····

    美石,是置于天地之间,吸收日月精华,经亿万年所形成.所以,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石有灵性,也深信佩戴玉石可以保平安,民间有一句话叫"玉养有缘人". 其实石缘就是眼缘,眼缘就是审美观 ...

  • 朗诵 | 缘来缘去,一切皆是天意

    作者:彩云追月 主播:山间明月 摄影:风信子 关于"缘分"之说,人们常常这样认为:茫茫人海中,人们从相遇.相识.相知,到相亲.相爱,这就是缘分! 人生的现实表明:有一种缘分叫一见钟 ...

  • 《清朝兵勇》——石缘老师的自创拼接组合小品石欣赏

    免费展示各类奇石:专业赏评.鉴定:专注奇石文化推广. 微信公众号"北红玛瑙石"的前身是"嫩江玛瑙石",是中国嫩江玛瑙石论坛的主营微信公众号,至今已经运营七年之久 ...

  • 富裕县石缘阁藏品展示

    北红玛瑙石微信公众号通知:值2021年元旦到临之际,本公众号取消假期休息,将一如既往为石友免费发布奇石图文. 主编嫩江采石翁先生携全体编委祝您: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元旦快乐 点歌台 编委会为石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