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业绩连年下滑,是酒不好喝了还是竞争太激烈了?
洋河股份的业绩自2019年开始便下滑了,近两年表现不好似乎不是意外。
2019年五粮液收入同比增长25.2%,泸州老窖收入同比增速21.15%,洋河收入同比下滑4.28%;
2020年三季度五粮液收入同比增速14.53%,泸州老窖收入同比增速1.06%,洋河股份收入同比下滑10.35%。
毫无疑问,洋河掉队了。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白酒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型明显。洋河自然也不例外,打造了梦之蓝系列高端酒,因此稳坐白酒行业规模前三。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梦之蓝单品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强势迈进百亿单品俱乐部,截至2018年,洋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
此外,白酒行业还有一个特点,是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升级,据去年统计数据,白酒企业新品销售占比达36%,新品数量占比42%。
事实上,洋河早在2003年便推出了蓝色经典系列,2010年M3、M6、M9的上市助推梦之蓝酒走向高端,但洋河研发新品上市的速度停滞了多年。
2017年梦之蓝·手工班上市、2018年1月M1尊享版上市、2019年M6+水晶版上市以及2020年6月,推出了电商专属产品梦之蓝钻石版,市场定位在梦之蓝M3和梦之蓝M6之间、2020年11月M3+水晶版上市。
虽然近几年不断推出新品,但洋河的业绩增长并没有延续。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洋河的低端酒似乎失去了增长潜力,而近两年高端酒销售有点跟不上节奏,成为企业销售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6年-2018年间虽然销售收入增速持续提升,但销售量增速其实并不高,说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是产品均价提升带来的,一方面可能是高端酒卖的更好,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产品提价的原因。
2019年在销售量同比下滑13.09%的情况下,其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了4.28%。
因此,为了促进销售收入增长,洋河必须要提高销量。
不知道是因为销量差的原因还是成本上升的原因,2020年9月,洋河再一次调整M3价格,产品供价和终端成交价双双上调,提价20元/瓶(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总的来看,近几年在产品结构调整及提价策略之下,洋河股份的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而2020年毛利率与2019年相比呈明显回升趋势,和涨价也脱不了干系(因2020年年报未发布及半年报也未有说明,具体销量未知)。
洋河高端酒面临供给紧张的问题吗?
大家都知道,影响茅台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茅台酒的供给问题,在茅台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它根本不愁卖。
事实上,在洋河销量下滑的同时,它的生产量也是在下降的,比销售量下滑幅度还要大,那么洋河也是供给不足的问题吗?
通过进一步分析洋河的存货情况发现,洋河的“基酒”存量并不少,存在半成品中,其金额是持续增长的,而在已知2017年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可以看到早在2016年末洋河的库存商品、库存量便出现了增长,直至2017年库存量出现了顶峰。
说明洋河在销售放量的情况下是可以生产出产品来的,且早有先兆,而2018年之后,产品销售不好,企业没有进一步扩大生产,库存量降低,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库存商品反而因此出现了上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洋河销售量下降的原因不是产能的问题,而是产品或销售渠道的问题。
比如说洋河在省外的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而江苏省省内销售却不好,或许是因为洋河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据了解在江苏,中高端酒品牌,除了洋河之外,今世缘典藏、国缘对开柔雅淡雅均卖的不错,而近年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 郎酒、水井坊在江苏市场均投入大量资源,盯上了江苏这块“肥肉”。
还有很多人说洋河的M9卖的不如M6、M3好,真的是它的口感不好吗?在洋河酒价位之下,它的性价比不够高吗?根据公开信息,我已经无法判断这些问题了。
总的来看,洋河与其他高端酒企业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落后,而靠涨价生存难以持续,销量下滑成为洋河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虽然我无法理解更深层次的问题,但就近几年洋河发布新品的节奏来看,我们可以继续跟踪或者说期待,直至发现梦之蓝的“后起之秀”,洋河曾被纳入【价值50】,我们认为它有价值,它的净利率仅次于贵州茅台、五粮液,但我们也接受对它的批评。
2020年三季度洋河的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了回暖,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洋河业绩为何会下降?它还值得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