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文章摘要:赵炳南认为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而血热可因七情、饮食、风邪或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临床中赵炳南对寻常型银屑病主要分为血热和血燥两型。热壅血络,风热燥盛,皮疹
赵炳南认为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而血热可因七情、饮食、风邪或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临床中赵炳南对寻常型银屑病主要分为血热和血燥两型。热壅血络,风热燥盛,皮疹潮红不断出现者为血热型;病程日久,阴血内耗,血枯燥而难荣于外,皮疹呈硬币或大片状者为血燥型。临床可分为四型论治。
(一)内治法
1.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潮红,皮疹不断出现,舌红脉弦或数。证属郁热内蕴,积于血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白庀一号加减。
生槐花30g,生地黄30g,紫草根15g,赤芍30g,鸡血藤30g,丹参15g,白茅根30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夹湿者,加苡仁、茵陈、防己、泽泻;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栀子;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元参。
2.血燥型多见于静止期银屑病。病程较长,皮损多为斑片状,屑多干燥。证属阴血不足.肌肤失养。治以养血滋阴润肤。用白庀二号加减。
土茯苓30g,当归30g,干生地黄30g,山药30g,鸡血藤30g,威灵仙30g,蜂房15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苦参;血虚脉细者,加熟地黄、白芍;阴虚血热,舌红少苔者,加知母、地骨皮、槐花;脾虚湿盛、舌淡有齿痕者,加猪苓、茯苓、扁豆。
3.血瘀型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性银屑病。皮损肥厚浸润,鳞屑厚重,舌黯或有瘀斑,证属经脉阻滞,气血凝结。治以活血化瘀行气。用白庀三号加减。
土茯苓30g,鬼箭羽30g,苡仁30g,桃仁15g,红花15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血藤30g,丹参15g,重楼15g,陈皮10g。
加减: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者,加柴胡、枳壳;女性患者若月经量少或有血块者,加益母草、丹参。
4.毒热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证属心火炽盛兼感毒邪,郁火流窜,入于营血,蒸灼肌肤而发。治宜清营解毒,凉血护阴。用解毒清营汤加减。
生玳瑁10g或羚羊角粉0.6g(冲服),生栀子10g,川连面6g(冲服),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板蓝根30g,白茅根30g,生地黄30g,车前草30g,生石膏30g,连翘15g,紫草根15g,丹皮15g,石斛15g,麦冬15g。
久病者可选用以下成药:
急性期可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慢性期可用秦艽丸、润肤丸;血瘀型可用银乐丸。
(二)外治法
血热型,治用清凉膏、香蜡膏、普连膏等。
血燥型,治用京红粉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黑红软膏。
慢性肥厚型,治用30%黑豆馏油软膏、豆青膏。
药物组成
清凉膏: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5g、香油300g、黄蜡 120g。
京红粉软膏:京红粉35g,利马锥(炼丹后剩余锅底的药粉)4g,白蜡4g,凡士林加到100g
黑红软膏:为黑红软膏与黑豆馏油软膏混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