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的“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很多糖尿病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弟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仔细辨别。
我们了解的经典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治疗方法中,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知识的学习。而且很多人一旦发现糖尿病之后,不仅自己在关注糖尿病知识,周边的亲戚朋友也会带来很多糖尿病知识,所以就会有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迎面而来。这其中,就有几个有趣的名词,包括“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等,可是好多人从字面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看一看。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也叫“苏木杰反应”,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短暂低血糖,随后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一种反应。常常表现在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
就如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是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中,比如手被钉子扎一下,就会自觉的缩回来,这是一种深经发射。血糖调节也是如此,如果过高的时候,机体想办法让它下降,如果血糖过低的时候,机体就会想办法让它升高,这也是一种发射,不过这种反射是基于身体分泌各种激素自我调节等等完成。
“苏木杰反应”实际上就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
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胰岛素用量不当,或用药后没有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等等,引起低血糖后,这时机体内的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本来就自身胰岛素分泌或者应用出现障碍,所以在自身调节血糖时,就容易造成血糖继续升高。
这种血糖的波动,会造成身体的损害,这时患者经常会慢性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等,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病人会逐渐消瘦,不但24小时尿糖增加,而且有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
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去做?
所以说,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血糖平时白天的血糖控制得都很好,就是在早上血糖高,那就需要测一下夜间的血糖,比如凌晨2点测一次血糖。如果发现低血糖,而早晨又出现高血糖,就可以确定是苏木杰现象。
这种情况多数是胰岛素或者药物用量不合适引起,比如降低一下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可以纠正这个情况。
我们再来说一下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跟“苏木杰现象”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前者不会出现夜间低血糖,而仅仅表现在黎明时血糖的升高上。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会觉得夜间不吃饭,血糖应该越来越低,但是事实恰巧相反,不仅早上血糖不低,反而还会升高。
这是由于人体到了下半夜以后生长激素以及其他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为了对抗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增多,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因而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黎明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夜间胰岛素量或者降糖药物不足,所以需要在夜间增加药物用量。
这两个反应,都会引起早晨血糖升高现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两个现象是正好相反的,一个是胰岛素用量过多引起,一个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引起。所以说,很多人在晨起出现血糖高时,就会一味地增加药量,这是不合适的。如何辨别这两种反应?
而如果判断这两个现象,需要的不仅仅是测量晨起空腹血糖,还需要测量夜间凌晨血糖,尤其在出现夜间低血糖反应时,应该怀疑低血糖的可能,再加上晨起血糖增高,应该考虑“苏木杰反应”可能。
如果夜间凌晨血糖不低,而仅仅黎明时血糖很高。那就考虑黎明现象可能。
针对不同的现象,就需要找一下各自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