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又福一一山水画精神境界的探求(二)


贾又福 《美哉童年》 50㎝X35㎝ 2010年

我选了与自己最有缘分,也最有条件接近的人、事、天、地一一太行山麓,意欲把全部心血,全部生命投入之。不分春、夏、秋、冬,不论过年过节,我都要经历感受一番,大风、大雨、大雪、惊雷、静月、晚霞、朝曦、烈日、黑夜……我都有体验观照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给我的恩赐。每次去太行山我都怀着躬行顶礼的朝圣心情。

贾又福 《大音希声》

120㎝X240㎝ 1994年

《大音希声》 局部图一

《大音希声》 局部图二

计划第一阶段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先画山乡风情,如《家乡院落》、《牧趣》、《瑞雪丰年》等作品,追求田园诗式。几年以后山路走惯了,跑得远了,登得高了,自然又喜欢大气磅礴的雄壮大山,自然地发展到第二阶段,追求大风歌式,追求雄浑博大的宏伟气派,画了《太行丰碑》、《铜墙铁壁》等代表作品。几年以后又不满足了,第三阶段有了进一步追求。精神漫游的欲望,意欲将一己的意志和力量(虽然它是微薄的)通过崇高的精神活动,转化成为我笔下的“魂灵的化石”,这魂灵的化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我心中的积淀,是人格和智慧的结晶。魂灵的化石,可以唤起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向往,而精神美是永恒的。这次展出的《无声的呼唤》、《大音稀声》,大山和巨石是无声的,但确能向我大声呼喊,呼喊着崇高的精神。所谓“不音之音,及为至音,沉沉寂寂,吼动乾坤。”

贾又福 《童年之梦》

46㎝X35㎝ 2010年

因为时间有限,我拣两点谈一下我的想法。关于对待小我和大我: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我慢慢觉察到,在艺术天地里,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把小我融入于大我,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个人在热衷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的过程中,自我陶醉是无须讳言的。比如,我曾极有兴致地画我儿童时经历的一些生活小事,画掏鸟蛋,画打枣摸瓜,画小孩顶牛,游泳,画茅屋泥巴墙,画父亲穿的一只大布鞋……画起来有滋有味,有笔有墨,自由自在,任性一挥,自我得意得很。这种画的确体现了小小自我的真感情和自我艺术个性,也可以算是一朵小花吧。但我常常想,这样的小小自我之花,怎样才能走向高层次?怎样才更有时代意义和价值?怎样与新时代的大潮相共振、与现实社会命运相合拍?又怎样体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高标准呢?

贾又福 《太行山色》

68㎝X138㎝ 2006年

只有一个办法,把小小的自我投向时代的大潮,自我艺术的小天地与整个民族精神、整个东方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如果“自我”有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崇高的审美理想,那么自我的艺术天地和现时代的、东方的、民族的命运怎能分得开呢?那时,虽一朵小花但不会是孤芳自赏,她可能散发出时代的芳香,可能会体现民族文化的高水准的精神美和艺术美。所以在我的艺术实践中,慢慢地,对小我的要求提高了,自觉地追求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尤其不能一年、二年,甚至几年过去,还在低标准的、窄小的、小小自我的小天地里陶醉下去,于是我力图依靠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柱,怀着崇高的审美理想,投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扩大视野、培养浩然之气,把发展东方的,中华民族的,现代最新最美的山水画艺术奉为自己的艺术使命,这是小我与大我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统一。

贾又福 《金霞》

68㎝X138㎝ 2003年

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流派纷呈,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之潮湃中,我常提醒自己要镇定自若,对待思想解放与行为解放二者,前者为主导,要打掉枷锁必须认清枷锁。探索不是心血来潮,探索需要真的认识,真的感情。要勇气,更要智慧。自我、个性、精神、感情、理论、技术形式,都有高低层次分别,有难与易的不同。要追求高尚的、真切的、难能的,必然有一个跌跌打打的磨炼过程。四十岁不敢说不惑,五十岁背负天命,正是艺术上忍痛脱皮的时候,能否耐得住,“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锤炼,是个艰巨的考验。画画行为解放,丧失了高标准,就经不住品味,不入鉴赏。(原载1992年《美术观察》2期)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