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刘茂才:气阴亏虚,湿淤气结型心悸案

刘茂才 1937年10月生,广东兴宁人,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等,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药诊治神经内科及其他内科疾病,如中风(脑梗塞、脑出血等)、眩晕、头痛、痴呆、癫痫、颤证、失眠、郁证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安某某,女,38岁。

【发病过程】

因“反复心悸、头晕、胸闷1年余,加重3月”于2014年08月20日来诊。

首诊证候

初诊:精神疲倦,情绪低落,易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沉重感、胸闷、气短、心悸、易汗出、颈部发硬,口干,纳一般,眠差易醒,小便黄,大便调。舌淡暗,苔微黄腻,脉弦细。

辨证论治

本案患者反复心悸、头晕、胸闷。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看出其为虚实夹杂之证。

诊为心悸,证属气阴亏虚,湿淤气结。治以益气养阴,理气活血为法。补中有泄,恢复心之本能。 处方如下:太子参30g,麦冬15g,山萸肉15g,合欢皮20g,郁金15g,枳壳15g,丹皮15g,葛根20g,知母15g,酸枣仁20g,玄参15g,瓜蒌皮10g。

随诊过程

二诊

服上方四剂,患者胸闷、气短、心悸明显减轻,精神较前转好,情绪较稳定,稍有焦虑、紧张,头晕减轻,颈部发硬、易疲劳,汗多缓解,口干,纳一般,眠一般,梦多,大小便调。舌暗,苔微腻,脉弦细。

以上方微调,稍加活血之力,续用,方如下:

太子参30g,麦冬15g,山萸肉15g,合欢皮20g,郁金15g,枳壳15g,女贞子15g,葛根20g,知母15g,酸枣仁20g,浮小麦30g,丹参15g。

三诊:

服上方5剂,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基本消失,诸证好转而停药。嘱其适当运动。

【按语】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以虚证较多。本案患者反复心悸、头晕、胸闷1年余,加重3月。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看出其为虚实夹杂之证,精神疲倦、易汗出、气短、脉细等为虚象;小便黄、舌暗、苔微黄腻等则又为气血不畅之实候。可谓,气阴亏虚、湿淤气结,治宜益气养阴,理气活血。处方中,太子参、麦冬、山萸肉可益气养阴;合欢皮、郁金、枳壳、丹皮能理气活血;颈部发硬,故用葛根缓之;眠差则枣仁安之;口干、苔黄腻,是有湿热之苗,以知母、玄参、瓜蒌皮治之。诸药合力,四剂即效。

二诊,以浮小麦治其汗出,丹参活血利于祛瘀。纵观全程,有补有泄,恢复心之本能,是为妙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