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智慧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根据历史资料推测: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份,一是老莱子,一是老聃。我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历史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学问。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有用和没用」的人生故事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翁在府衙前遇见老子。老翁对老子微微施了个礼说:「听说老子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请教个事情。」
老翁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都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已经作古,他们开垦近百亩肥沃的田地却没有一席是自己的地方,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设了四个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依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屋舍中。老子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石头和一块砖头来。」老子将石头和砖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仙翁您是要石头还是愿取砖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选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手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选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选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惭。
老子的事迹启发我们:人的价值也如砖头和石头一样。人们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贡献价值。对我们的社会有贡献价值的,人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人们也会很快将他遗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任何时候,就应该想着发挥我们的贡献价值,想着对企业、对社会有帮助,而不是只想着为自己收获,而不懂得为他人付出。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现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虚心求教」的品行故事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可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访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地理位置相距上千里,孔子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在几个月之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老人见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不解。孔子连忙谦虚地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多时。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谦虚地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的路途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的事迹启发我们: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我们需要用谦虚的品行去做人做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骄不躁,擅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