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认了错,却不知错在哪里?父母的“有效”引导很关键

浩浩看起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妈妈说,自己家这个娃表面上看着不笨,但是经常会犯错。每次他做错了事情,面对妈妈的循循教导,他都会答应下次一定改正。

但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说看电视坐好了,别歪着、躺着看,每次浩浩还是会这样。一而在,再而三的犯,实在是让老母亲太生气了!

01、究竟是孩子的自控力差,还是记性不好呢?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家长想让孩子真正的知道错误,还是让他们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或许是家长们的侧重点偏了。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犯一些错误。

家长如何处理问题,会影响到娃的做法,为什么会让孩子犯了错,认了错,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呢?其实,家长可以考虑,自己或许犯了这样的错误:孩子犯错之后家长的错误对策是打骂。

有一项调查证明,孩子犯错之后挨打了,让他们承认错误,有40%是因为不服气,有的还会产生抗拒的心理,甚至是还手;

20.94%孩子是忍耐和恐惧;14.8%的娃心里想着要离家出走;还有的会厌世厌学,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娃有悔改的心理。

邻居家的老母亲,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她就会怒气冲冲对着孩子的屁股打一巴掌,其实打得也不算太疼,只是她的态度比较凶。但是她家娃好像不长记性一样,打完之后下次还是会犯错误。有一次在楼下的广场玩儿,还把附近的小朋友推倒了。

02、经常遭到打骂的孩子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父母用打骂的方法逼着孩子承认错误是不起作用的,孩子被打之后,负面情绪特别容易爆发,可能会留下后患。

问题一:让孩子失去自信。

经常忍受家长的体罚和言语上的暴力,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我有一位小学同学,从小因为淘气,经常被父母打骂,本来性格开朗的他变得内向而忧郁。长大以后,他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没有一点美好的记忆。

他感觉自己做事情唯唯诺诺,太顾虑别人的想法和眼光,内心里满是创伤,根本就没有自信。

问题二:亲子关系疏远。

亲戚家的女孩儿,15岁读初中了。因为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非常好,升入初中之后成绩大不如从前。经常被父母责骂,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还出现了早恋的情况。母亲一怒之下打了她,这个女孩选择了离家出走,还好家长在附近的监控里发现了女儿的行踪,很快找了回来。

如果造成悲剧,后悔也晚了,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一味的斥责和打骂不会有好的效果。

问题三:总是问孩子错在哪里?

这一点深有体会,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给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之后,最后问:你知道错在哪里了?

表面上孩子默不作声,在听父母唠叨,其实他们心里根本没有在乎家长的话语。也就是说孩子根本没有仔细去听大人说的什么,问的是什么。表面儿上回答是的,我错了,以后不会再犯了。孩子其实心里是不服气的,只是敷衍的回答而已。

父母要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正,这才是最重要的。

03、如何有效引导孩子知错就改?

一方面,遵循自然惩罚的原则。

我家大宝有一次把玩具弄坏了,我只是告诉他,既然是你自己弄坏的,虽然已经不能玩了,但是以后也不能再买新的。

这种情况不需要让他承认错误,也不用唠唠叨叨的强调你自己把玩具弄坏了,就要承担责任。他看到了结果以后自然就懂了,自己犯的错承担了后果,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一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的实际行动比唠叨的言语效果更好,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去做,不是家长的训斥和打骂。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情。要想办法处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去正确、积极的面对。

比如说,孩子把小零食弄了一地,而且自己还不想收拾,而且还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家长就要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告诉娃不把地面收拾干净就要接受惩罚,一周之内不许吃零食。如果孩子知道错了,只是碍于面子不想承认。那么父母可以给他们一点时间,等到娃情绪平静下来再去讲道理,让孩子主动把地面收拾干净。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犯错误之后,最在乎的就是家长的情绪,如果父母比孩子还暴躁,讲再多的道理也没有作用。家长要保持冷静的态度,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其懂得知错就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