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方
全息汤基础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2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此方可调整整体功能,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只是一个基础,使用时要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故命名为全息汤的基础方。
此方具有升阳理气、疏风散寒、调节营卫、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血等多种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具有如下作用: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功能,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等。
说明:引用方剂中的药物,凡基础方已有者,不再列入。
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法:
1、发热。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温病、伤寒、内伤、杂病,不分风寒、风热、气虚、阳虚,不分高热、低热、恶寒发热、只热不寒、寒热往来、日晡烦热、五心烦热等,一概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高热脉洪、面红耳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30克,知母10克(白虎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2、低温。指体温在36度以下,伴全身不适者。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克(桂枝附子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3、自汗。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阳虚、营卫不和、阳明热炽、暑气伤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重者加黄芪、牡蛎12克;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克,龙骨、牡蛎12克,其余按症加减。
4、盗汗。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阴虚内热、心血不足、脾虚湿阻、邪阻半表半里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12-15克。其余按症加减。
5、身酸懒。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脾虚湿阻、气血两虚,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如出现纳差、腹泻、浮肿、黄疸等症状,按相应症状加减。
6、身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痛重、自汗或恶寒者加附子10克,肩背痛甚者合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防风各10克),身刺痛,而紫舌暗脉涩者合身痛逐淤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地龙各6-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浮肿。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水、石水、皮水、里水、阴水、阳水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喘满者加麻黄、杏仁各10克;有热者加石膏15-20克,咽喉肿痛或疮疡者加银花15-20克,连翘10-15克;肿甚,身重恶寒者加附子10克。其余按症加减。
8、黄疸。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阴黄、阳黄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茵陈蒿12-20克,小便赤热者加栀子、黄柏各10克,大便干者加大黄10-12克,其余按症加减。
9、嗜睡。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困、脾虚、肾虚、阳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加石菖蒲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0、失眠。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心虚、脾虚、血虚、痰火、心火、肝火、心肾不交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12-15克,严重者加酸枣仁12-15克,知母、川芎10克(酸枣仁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11、心惊不安。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痰火、心火、肝火、胆虚、血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12-15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12、头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风湿、肝阳、气虚、血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偏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克;兼痛泻者加防风10克;兼身痛者合羌活胜湿汤,兼头胀或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12克。其余按症加减。
13、头晕。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风、气虚、血虚、肾虚、血瘀、痰浊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10克,兼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12克,严重者加天麻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4、口渴。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阳明热病、阴虚肺燥、湿热水停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烦渴多饮者合白虎汤加人参汤(石膏12-20克,知母、人参或党参10克,梗米10克);兼纳差,舌淡苔少而燥者加党参12克,花粉10克;兼舌干而裂者合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5、口中异味。指口涩、口腻、口苦、口臭、口酸、口甜、口辣等。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口涩、口腻不再加药,口苦者加当归、栀子各10克;口臭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口酸者加黄连6-10克,吴茱萸3-6克;口甜者合泻黄散(藿香、石膏、山栀、防风各10克);口辣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6、项强。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葛根汤(葛根12-15克,麻黄10克)。其余按症加减。若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不可视为一般项强,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17、肩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痰、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舒筋汤(当归、赤芍、姜黄、羌活、海桐皮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8、四肢疼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痰、湿、热、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合乌头汤(麻黄、黄芪、川乌各10克)或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黄芪、附子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9、腰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痰、湿、热、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10克;兼痛泻者加防风10克;严重者加附子10克;两侧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尾骶骨痛者合补肾汤(破故纸、小茴香、元胡、牛膝、当归、杜仲、知母、黄柏各10克)加减;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草15克,海金沙10克。其余按症加减。
20、咳嗽。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肺燥、痰湿、阴虚、肝火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10克,咳不止再合止咳散(荆芥、紫菀、桔梗、百部、白前各10克),咽喉不利、干咳无痰者合养阴清肺汤(麦冬、玄参、贝母、薄荷各10克),或泻白散(桑白皮12克,地骨皮10克)加贝母、枇杷叶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21、喘促。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痰浊、气郁、气阴两虚、肾不纳气、阳虚水泛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杏仁10克;兼咳嗽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各10克,喘甚者再加葶苈子10克;哮喘者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各10克);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各10克,石膏12-20克)。其余按症加减。
22、胸闷。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心血瘀阻、肺失清肃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咳喘胁痛者,按相关症状加减。其余按症加减。
23、胸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胸阳不振、心血瘀阻、肝郁气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面唇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丹参12-15克。其余按症加减。
24、胸中烦热。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热扰胸膈、湿热郁蒸、阳明燥结、实热结胸、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失眠、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12克。其余按症加减。
25、心悸。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心阳不振、心血亏损、痰湿内阻、血脉阻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15克;兼肢冷、脉迟或结代者加附子10克(四逆汤加减法)。其余按症加减。
26、嗳气。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食滞停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嗳气频频者合旋复代赭汤(旋复花、党参、半夏各10克,代赭石12克)。其余按症加减。
27、呃逆。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畏寒、胃热、胃阴虚、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12克;呃逆严重者合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或党参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28、恶心呕吐。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畏寒、胃热、肝郁、痰湿、食积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29、反酸。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气犯胃、寒湿内阻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左金丸(黄连6-10克,吴茱萸3-5克),重者加乌贼骨、煅楞子各10-12克。其余按症加减。
30、食欲不振。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气犯胃、湿困脾胃、胃阴不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三仙(山楂、六曲、麦芽)各12克,胃酸者不加山楂。其余按症加减。
31、胃脘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量至12克。其余按症加减。
32、胁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肝阴不足、瘀血阻络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大枣加牡蛎12克,右胁痛者再加青皮10克,左胁痛者再加郁金10克;腋下胁间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33、脐腹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凝气滞、脾胃虚寒、虫扰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天台乌药散(乌药、槟榔、木香、小茴香、良姜、川楝子、巴豆)去巴豆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34、小腹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膀胱湿热、膀胱蓄血、下焦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克,再加当归、川芎各10克(当归芍药散意)。其余按症加减。
35、少腹(小腹两侧)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滞肝脉、肝气郁结、大肠湿热、下焦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金铃子散)。其余按症加减。
36、腹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滞、血瘀、食积、水停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胃酸者加黄连6-10克,吴茱萸3-5克;严重者合生姜泻心汤(党参、干姜、半夏、黄芩、黄连各10克),或再加知母、姜黄、砂仁各10克(中满分消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37、腹泻。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湿、湿热、脾虚、肝郁、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克,无腹痛者去白芍。痛泻者不去白芍再加防风10克,严重者加赤石脂、禹余粮各12克(赤石脂禹余粮汤);久病体虚者加党参10克。其余按症加减。
38、大便秘结。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或胃肠实热、肝脾气滞、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血虚阴亏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仁10-12克,严重者合麻仁丸(麻仁12克,枳实、大黄、杏仁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39、便带脓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湿、湿热、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10克,再加当归、川芎各10克,赤石脂12克(当归芍药散、桃花汤意),便前腹痛加重者加防风10克;热毒炽盛者合白头翁汤(白头翁12克,黄连、黄柏、秦皮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0、小便涩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下焦湿热、心火炽盛、肝气郁结、下焦血瘀、肾阴亏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10克。有热象者加栀子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1、小便失禁。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肾气虚寒、脾肺气虚、膀胱蓄热、肝肾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缩泉丸(益智仁、乌药、山药各10克),加桑螵蛸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2、小便浑浊。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肾虚、气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萆薢分清饮(萆薢12克,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各10克,盐3克),小便黄混者合陈氏萆薢分清饮(萆薢、丹参各12克,车前子、黄柏、石菖蒲、莲子心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3、睾丸胀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凝、气滞、湿热、毒邪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元胡、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各10克;睾丸红肿者再加银花12-15克,连翘10-12克,乳香、没药各6-12克。其余按症加减。
44、阳痿。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元阳不振、心脾两虚、惊恐伤肾、湿热下注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会阴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兼小便不利者加当归、车前子各10克;病久者合斑龙丸(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5、遗精。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心火旺盛、心脾两虚、心肾两虚、相火妄动、肾气不固、湿热下注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12克,严重者加芡实、莲须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6、鼻衄。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欲解、风热壅肺、胃火炽盛、肝火犯肺、脾不统血、肾阴虚损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严重者合清衄汤(侧柏叶、藕节各12克,赤芍、当归、香附、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7、咳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外感、肺气壅塞、瘀血阻络、脾肺气虚、阴虚火旺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严重者合柏叶汤(柏叶、干姜、艾叶各10克)或十灰散(大蓟、小蓟、栀子、陈棕、荷叶、侧柏叶、茜草、茅根、大黄蜂各10克,炒炭用);慢性咳血加阿胶、白芨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8、呕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胃火炽盛、肝火犯肺、胃脘瘀血、阴虚火旺、心脾不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严重者合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49、便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火、湿热、阴虚、阳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便血色黑者合黄土汤(灶心土15-20克,附子、阿胶、黄芩各10克);便血色鲜红者合槐花散(槐花、侧柏叶各12克,炒荆芥、枳壳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0、尿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膀胱湿热、肝胆湿热、心火亢盛、肾阴亏损、脾肾两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再加木通、竹叶各10克,茅根12-15克。其余按症加减。
51、月经先期。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血热、阴虚、肝郁化火、气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口苦心烦脉弦者加当归、栀子各10克(丹栀逍遥散意);自觉症状不明显者加地骨皮、青蒿、黄柏各10克(清经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52、月经后期。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虚寒、肝郁、血瘀、痰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红花各10克,兼小腹痛者加川芎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3、月经先后不定期。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肾虚、心脾虚弱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山药、菟丝子、荆芥各10克(定经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54、闭经。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红花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5、崩漏。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血热、脾不统血、湿热下注、肝肾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加地榆12克;兼口苦、色暗者加栀子10克;兼小腹、少腹痛者加当归、川芎、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兼小腹痛出血多者加当归、川芎、阿胶、艾叶各10克(胶艾汤意);小腹痛兼恶心纳差者合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党参、半夏、麦冬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6、经行腹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胞宫瘀血、湿热郁结、气血两虚、冲任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克,小腹痛者加当归、川芎各10克,少腹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7、经行腰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肾亏损、血虚气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川断各10克;腰两侧痛者再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8、经前吐衄。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经郁火、胃火血热、阴虚肺燥、脾不统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加当归、栀子、牛膝各10克;严重者合顺经汤(当归、沙参、荆芥炭各10克),加牛膝10克。其余按症加减。
59、经前乳房胀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香附、青皮各10克;疼痛严重者加当归、乳香、没药各10克(瓜蒌散意)。其余按症加减。
60、白带。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脾虚、肾虚、湿热、痰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或加山药、乌贼骨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61、黄带。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气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易黄汤(山药、芡实各12克,黄柏、白果、车前子各10克);色微黄,气味恶浊者加当归、栀子各10克,阴痒者再加黄柏、木通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62、赤带。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气郁、血瘀、虚寒、虚热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再加当归、香附、阿胶、黄柏、牛膝、黑豆各10克(清肝止淋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63、无色带。此多为恶性病。不分气郁、湿热、阴虚、虚寒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川芎各10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各12-15克,体弱者加党参、黄芪各10-2克。其余按症加减。
64、妊娠呕吐。不分畏寒、胃热、痰湿、胃阴不足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半夏、苏叶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66、妊娠出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血虚、血热、肝火、癥痼、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再加地榆12克;兼腹痛者合胶艾汤(阿胶、艾叶、当归、川芎各10克);兼腰痛者合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阿胶各10克),或加杜仲10克。其余按症加减。
67、妊娠浮肿。不分肾虚、脾虚、气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见心绪不宁或痫者加龙骨、牡蛎各12克。其余按症加减。
68、产后腹痛。不分血虚、血瘀、寒凝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至12克,再加当归、川芎各10克(当归芍药散意),痛连少腹者再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金铃子散)。其余按症加减。
69、产后出血不止。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血瘀、血热、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兼腹痛者合生化汤(当归、川芎、炮姜、桃仁各10克),多日淋漓不净者按崩漏治疗。其余按症加减。
70、产后多汗。也不分气虚、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芪、龙骨、牡蛎12克。其余按症加减。
71、产后眩晕。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虚、血虚、肾虚、血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10克,心悸不安或多汗症加龙骨、牡蛎12克。其余按症加减。
72、产后大便难。不分血虚津亏、阳明腑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麻子仁丸(麻仁12克,杏仁、大黄、厚朴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3、产后发热。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外感风邪、外感毒邪、气虚、血虚、血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若表现腹痛拒按、恶露臭秽等毒邪见症,加银花12-15克,连翘10-12克,当归、川芎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4、产后身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血虚、血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痛甚身冷自汗者加附子10克;掣痛或刺痛,兼见面青唇暗者合身痛逐淤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牛膝、羌活、香附、五灵脂、没药各6-10克)加减。其余按症加减。
75、产后乳少。不分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血脉阻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涌泉散(王不留行、漏芦、花粉、僵蚕、丁香、穿山甲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6、乳汁自漏。不分气虚、肝郁、肝热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芪、龙骨、牡蛎各12克;口苦者加当归、栀子12克。其余按症加减。
77、癥瘕。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滞、血瘀、痰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三棱、莪术、桃仁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8、子宫脱垂。不分气虚、肾虚、气血两虚、湿热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升麻12克,身体虚弱者酌加黄芪12克,党参10克。其余按症加减。
79、外阴肿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毒邪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栀子各10克,银花12-20克,连翘10-12克。其余按症加减。
80、阴痒。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栀子、黄柏、木通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81、性交出血。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肾阴虚、冲妊湿热、脾气虚弱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至12克,加地榆12克,兼带下色黄者再加当归、栀子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82、小儿发热。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高热、低热、手足心热,不分风寒、风热、湿热、食积、疳积、气虚、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剂量约为成人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下同),个别高热脉洪面赤口渴者加石膏6-12克,知母3-6克。其余按症加减。
83、小儿发黄。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寒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茵陈蒿5-10克。其余按症加减。
84、小儿腹泻。不分脾虚、寒湿、湿热、食积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瓜蒌加蒌皮3-5克,痛泻者再加防风3-5克,不痛者去白芍,加赤石脂、禹余粮5-8克。其余按症加减。
85、小儿咳嗽。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肺燥、痰湿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3-5克,严重者合止咳散(荆芥、桔梗、紫菀、白前、百部各3-5克),干咳无痰或百日咳合泻白散(桑白皮4-8克,地骨皮3-5克)加贝母、枇杷叶各3-5克。其余按症加减。
86、小儿哮喘。不分冷哮、热哮、肾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和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杏仁、黄芩、款冬花、半夏各4-6克),多汗或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5-10克;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石膏6-12克,麻黄、杏仁各3-6克),喘甚者合苏葶丸(苏子、葶苈子各3-6克)。其余按症加减。
87、小儿夜啼。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肺经风寒、心经积热、心虚稟弱、受惊恐惧、伤食积滞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5-6克,不眠者再加酸枣仁4-6克,知母、川芎各3-5克(酸枣仁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88、小儿疳积。不分脾疳、心疳、肺疳、胃疳、肝疳,也不分脾胃受伤、病后失调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纳差者加三仙各5-6克。其余按症加减。
89、小儿尿频。不分肾阳虚、肾阴虚、脾肺气虚、肝经湿热等,也不分膀胱湿热、脾肺气虚、肾气不固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4-6克,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6-8克。其余按症加减。
90、小儿遗尿。不分肾阴虚、肾阴虚、脾肺气虚、肝经湿热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石菖蒲6-8克,严重者合闭泉丸(益智仁、白蔹、山栀各6-8克)。其余按症加减。
91、疮疡肿痛。不分阴证、阳证,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白芍加赤芍10克,银花12-20克,连翘10-15克,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6-10克,肿硬者加炮甲或皂刺10克。其余按症加减。
92、目劄。指开合失常、时时眨动或用力睁眼而不能自主的症状。多见儿童。不分肝经风热、肝气乘脾、肝虚血少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8-10克,严重者合泻青丸(当归、龙脑、川芎、山栀、大黄、羌活、防风、竹叶)去龙脑、大黄,各6-8克。其余按症加减。
93、眼脸下垂。不分中气下陷、风邪入络、气滞血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除风益损汤(熟地、当归、蒿本、前胡、防风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94、耳鸣耳聋。不分风热、肝火、肝阳上亢、肝血不足、肾阴虚、心肾不交、脾胃虚弱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各12克,或加石菖蒲、木通各10克。
其余按症加减。
95、咽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肺经风寒、风热、湿热、郁火、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桔梗10-12克,急性肿痛者再加银花12-15克,连翘10-12克,薄荷10克;慢性者合养阴清肺汤(玄参、麦冬、贝母、薄荷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96、咽喉梗阻。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滞、痰阻、阴虚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兼恶心干呕者加半夏、苏叶各10克(半夏厚朴汤意);兼咽干者合养阴清肺汤(见上);两种症状同时存在,两方同时加入。其余按症加减。
97、声音嘶哑。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阴虚、痰瘀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加胖大海、桔梗、杏仁各10克,喘者加麻黄10克,有热者加石膏12-15克,咽喉肿痛者加银花12-15克,连翘10-12克;病久咽干者合百合固金汤(熟地、百合、贝母、当归、玄参、麦冬、桔梗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98、压痛。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胃火、虚火等,一般予全息汤基础方合清胃散(升麻12克,当归、黄连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在使用以上加减方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每一疾病可能出现不同症状,必须全面了解,不要忽略哪怕不太严重的症状,不要随意加减药量。
第二,同一种症状,可能出现在不同疾病中,除按症状加减外,有时必须按疾病的性质加减。
第三,以上所列多为以内科、妇科为主的各种疾病可能共同出现的一些症状。而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为特有症状。
第四,以上所列加减为个人经验的积累,疗效确切,但不应视为固定不变的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加减方法也必然随之变化。
全息汤里面居然包含二十多个经方。
全息汤是民间老中医薛振声穷毕生之精力,研究归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中药系统治疗理论,并在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重要系统疗法的基础上独创这一首全息汤。这个方子是把人体的整个系统症状稍作归纳,整理出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这几个方面,然后表证选桂枝汤,上焦证选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选平胃散,下焦证选五苓散,血分加丹皮和生地。除平胃散以外,那三个方子都是经方,但这只是表面的,全息汤的具体药物成分有这些:柴胡、桂枝、白芍、瓜蒌、薤白、枳实、苍术、厚朴、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生地、丹皮、甘草、生姜和大枣。
而我在这个方子里面找到的经方有这些: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枳术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甘草汤、橘皮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橘皮枳实生姜汤、枳实芍药散、四逆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泽泻汤、茯苓泽泻汤、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怕人生疑,这些方子的条文出处一一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
1.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条文很多,这个大家都熟悉,在这里不说了。
2.桂枝去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3.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4.枳实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5.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6.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7.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8.橘皮汤出自《金匮要略》: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9.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
10.桂枝生姜枳实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11.橘皮枳实生姜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12.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条文有多条,只选其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13.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4.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15.苓桂甘枣汤出自《伤寒论》: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16.苓桂术甘汤《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有条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里面的。下面是《金匮要略》里面的: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17.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8.桂枝去芍药加茯苓术汤出自《伤寒论》: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汤主之。(存疑)
19.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20.桂枝去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加桂汤出自《伤寒论》:烧针使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中枢汤处方:
柴 胡15克 黄 芩15克 苏 子30克 党 参30克
川 椒10克 甘 草10克 大 枣10个 丹 参30克
百 合30克 乌 药10克 瓜 蒌30克 郁 金15克
五味子15克 牡 蛎30克 石 膏30克 桂 枝10克
大 黄10克 白 芍30克 陈 皮30克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
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调胃汤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
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
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现在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
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
由于每一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每一个局部病证全身反映同时出现,只不过是在一个很微观的部分得以表现而已。
中枢汤的组成就体现了系统整体的治疗。因为在三部中,气血是一个整体。所以中枢汤中选择了调神汤协调整体的气血,在调神汤中寒温并用、补泻并行、升降共施、收涩共用。使整体的气该开则开、该降则降、该出则出、该入则入。气行则血行,气调则血调,所以整体的血该通则通、该藏则藏、该统则统。
三部系统中,表部以肺为主导,里部以胃为主导,半表半里部以心为主导。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哭,是肺的功能,因哭使肺接触后天的空气,开始呼吸,人有了后天的呼吸,气血才能循经脉运行。肺似压气机,心似压水机,心肺的机能不能停,一旦失常,或发生病变,或导致死亡。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既虚,则三部俱无生气。所以三部中主导的调节应该是调肺、调心、调胃,由于调心汤中有百合、乌药、五味子等调肺的成分,所以就不再选择调肺汤,而只选择调心、调胃。
人体三部中的各组织、器官,形状不同,功能各异,但其本质是一致的———生物全息率。
人体各解剖组织器官是为了一定的功能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不同器官的分别形成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目的。但辩证法不承认任何绝对孤立的观点,每一器官的功能虽有一个是主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各不同器官之间虽各有分工,也不是毫无共同之处。
人体从一个全息胚即受精卵开始发育,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步分化。一个全息胚内有各种细胞成分及其功能,最初是彼此均衡的,但全息胚的分裂增殖打破了这种均衡性,使得分裂后的每一种细胞在某种细胞成分上占有优势(功能上亦是如此),于是这种细胞便有了发展这种优势的可能,其结果是使该细胞向某一方向发育。·不同种细胞分别向不同方向发育,彼此差异便越来越大,这就是分化。分化的结果,某类细胞在某种成分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其他成分则被抑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具有某种占绝对优势成分的细胞,其功能即以该种细胞成分的功能为主,从而形成功能特化。例如细胞膜占绝对优势的细胞主要承担内外物质的交换,尤其是气体的交换,这就是肺泡组织,再如以肌蛋白占绝对优势的细胞主要承担运动的功能,这就是肌肉组织等等。然而,分化了的细胞虽各有显著差异,但其基本结构成分是:相同的。并不是只有肺泡才具有气体交换能力,所有细胞膜都具有这种功能,并不是只有肌肉组织才具有运动功能,所有细胞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量的肌蛋白,它们在细胞
内物质的转运或细胞运动中都有重要作用。这就是说;每一个分化了的细胞不仅保留了其胚胎时期的全部信息。而且包含了已经分化了的其他各种细胞的全部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某一细胞成分为基础的功能,一方面由某一特化了的器官来承担,另一方面它同时存在于整体的所有细胞中。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到“泛器官”的影子。因而如果以某一特定功能为系统单位,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有一个功能密集中心,这就是特化器官,同时又弥漫于全身。现代生理生化学已经从内分泌角度发现了这种全息现象的存在。人们发现,许多激素的分泌虽然以分泌腺的分泌量为最多,但在一些非分泌腺器官中也具有这种分泌功能。人们已经发现,像心脏,肺脏、脑组织这样的细胞也能分泌一些作用于水盐代谢的激素。因此人们惊呼,器官界限正在消失!
其实,器官的特定功能是不会被抹煞的。不同器官功能分工的界限并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不要把这种界限绝对化。不同器官之间既有分化造成的差异,又有全息保留所具有的共性。细胞分化与全息保留是辩证统一的,因而作为某一功能系统概念来说,也是以一定的解剖结构为中心,同时又贯守一身上下,是既定位又不定位的辩证统一。
这个本质用三部六病理论来讲,就是在整体气血引导下的三部的正常运行。这种正常运行,需要协调、需要平衡、需要通畅。不协调即为病,不平衡即为病,不通畅即为病。但这种不协调、不平衡、不通畅,在三部系统中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是现象,不协调、不平衡、不通畅才是它的本质。治病必求于本,就是求于这种本质,本于全息。作为全息方使用的中枢汤正是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全息方的治疗是“辨本论治”,正如明代张景岳所说:“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一拔其本,诸证尽除矣。”
在三部六病学说中,中枢汤是最符合人体自身调节规律的一个方子。中枢汤极大地调动起了人体的系统调节功能。使人体该热的地方热、该寒的地方寒、该补的地方补、该泻的地方泻、该调的地方调、该通的地方通。中枢汤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中和。
三、从三部六病看人体的中枢之机-
刘老命名为中枢汤含义深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在六经辨证中,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在五脏辨证中,脾胃中土为枢。但中枢汤中“枢”的含义,比古人所讲的都广泛,都深刻,它是在生物全息论的指导下讲“枢”,这个“枢”的关键,在整体的气血,在三部的心、肺、胃。
健康的根本在这里————健康中枢。中枢失中一分,病邪内侵一寸。
疾病的根本在这里————疾病中枢。百病之源,百病之根,百病之本,百病之始。
人体保健的根本在这里——保健中枢。保护了整体的气血,保护了心、肺、胃,就保护了整个人体。
疾病向愈的根本在这里——向愈中枢。
四、三部六病全息方的临床应用
刘老晚年临证用中枢汤最多,许多不同的疾病都用中枢汤加减治疗。特别是在症状复杂,头绪繁多,久治不愈,辨证有一定困难时。
刘老经常讲:没有整体的协调,便没有局部的改善。这是三部六病最著名的一个观点。实际上刘老晚年广泛应用中枢汤,是运用系统的协调,而没有系统的协调,就没有整体气血的改善,也没有局部的改善。
中枢汤做为全息方来用,升降上下,出入表里,其作用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内外妇儿皆可应用,用之得当,疗效卓著。
临证加减
1 吐酸:用左金丸镇吐制酸(吴萸3克 黄连18克 )
2 吐酸烧心:二黄汤(吴萸3克 黄连18克 大黄6克 干姜3克)
3 噫气:枳实芍药散(枳实10克 芍药20克)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包)9克 代赭石15克 生姜9克 制半夏9克 炙甘草6克 党参9克 大枣4枚。)
4 舌苔白腻:陈皮15克 草果6克 藿香10克 梹榔10克
5 大便干:芦荟3克 瓜蒌仁10克
利肠汤:(白芍30克 芦荟3克 威灵仙10克 甘草10克)
6 大便稀:苍术15克 葛根15克
7 便血:槐花15克
8 蛔虫:梹榔10克 榧子15克 川椒10克 使君子15克
9 脘痛:枳实芍药散(枳实10克 芍药20克) 川楝子30克
10 少腹冷痛, 腹胀痛:三核二香汤(川楝子30克 橘核30克 荔枝核30克 木香10克 小茴香10克)
11 消化道出血:仙鹤草30克
12 感冒:葛根30克
13 鼻炎:葛根30薄荷10克
14 咳嗽:瓜蒌30克 杏仁10克 桔梗15克或加梨
15 胸痛:瓜蒌30克
16 血压高:夏枯草30克
17 脉虚细:生脉散(党参2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5克)
18 脉滑:白虎汤(石膏30克 知母15克 甘草10克 粳米10克)
19 脉有散状:生脉散(党参2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5克)
20 脉聚关、上鱼际:柴膏汤(小柴胡汤加石膏30克 牡蛎30克 桂枝10克 车前子30克 大黄5克)
21 舌有瘀斑:桃仁承气汤(心功能不好者勿用)
22 心悸:牡蛎30克 五味子15克
23 心烦:豆豉10克 栀子10克 牡蛎30克
24 小便不利:车前子30克 滑石15克
25 尿血:小蓟15克 生蒲黄15克
26 浮肿:决渎汤(黄芪30克 郁金15克 银花30克 丝瓜络15克 车前子30克白茅根15克)半决渎汤(黄芪30克 银花30克 丝瓜络15克)或茯苓15克 车前子30克 或加冬瓜皮15克 西葫芦15克
27 肢麻:黄芪30克 桑枝10克
28 肢痛:葛根30克 王不留30克 威灵仙15克 伸筋草10克 海风藤15克
29 腰痛:葛根30克 川断30克
30 扭伤:桃仁承气汤(桃仁10克 大黄10克 桂枝10克 芒硝10克 甘草10克)
31 肿物、肿瘤:攻坚汤(夏枯草30克 牡蛎30克 王不留30克)
32 脏躁:甘麦大枣汤(炙甘草6克 淮小麦或浮小麦30克 大枣10枚)
33 皮疹:祛风利湿汤(苍耳子20克 浮萍20克 土茯苓20克 苦参20克)
34 失眠:珠砂2克 珍珠母15克 炒枣仁30克
35 畏冷:身冷加附子5克,肢冷加桂枝10克
36 手足心热:地骨皮30克 白薇15克
37 耳鸣:磁石30克 代赭石15克
38 目昏:茺蔚子10克 决明子30克 白蒺莉30克 沙苑子10克 青葙子10克
39 色素沉着:红花10克 桃仁10克
40 白带:白果30克
41 月经淋漓不止:生蒲黄15克
42 久病阴虚:竹叶石膏汤(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人参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43 头项痛:葛根30克
44 癔病:本方合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 小麦60克 大枣30枚);
45 精神分裂症:本方加远志6克 菖蒲10克 郁金15克
46癫痫:本方加钩藤30克 远志6克 菖蒲10克 珍珠母30克 地龙10克 .
有狂或瘀血者,本方合桃仁承气汤。 -
47 共济失调c本方加远志10克 郁金15克 王不留30克
48 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黄芪120克 葛根120克 王不留30克
49 美尼耳氏综合症:本方加六神丸。
50 高血压:本方加夏枯草30克 ,
51 慢性腰背关节疼痛者:本方合葛根汤(葛根 麻黄 桂枝 白芍 川椒 甘草 大枣)
52 腹胀痛者:本方合三核二香汤(橘核 荔子核 川栋子 小茴香 木香)。
53 输卵管炎:本方桃仁30克 王不留30克 当归15克。
54 卵巢囊肿:本方合攻坚汤,加桃仁 30克 小茴香30克 川栋子15克
中枢汤本身无定性,佐之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佐之以补则补,佐之以泻则泻,佐之以散则散,佐之以收则收,佐之升热则升,佐之以降则降。所以中枢汤临床应用的关键,在于药量的变化,在于药味的增减。所以需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中枢汤融合了经方、时方的精华,能使正气无损而邪气得释。临床上若能灵活应用,有百发百中之效。所谓“大气一转,百病皆愈”。
五、病案举例
病例一,梁某,女,26岁,因劳累,情绪不佳出现胃痛,服各种西药及中成药均不见效。做胃镜无溃疡病等。其父邀诊。见床前摆满各种胃药,其父日:药都吃遍了,为何不见效呢?诊其脉微聚关,观其舌,质红苔微腻。由于胃痛已久,面色微黄,疲惫无神。久治不愈,诸药无效,遂处以中枢汤,一日三次,每次配服三九胃泰一包。将三九胃泰直接冲入滚开的汤剂中,温服。三日后,患者胃已不疼,但满嘴起口疮,可见病邪已由内达外,原方继服,又用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煎汤频频漱口,一周以后,口疮亦愈。
病例二,金某,女,13岁,淋巴癌,在山大三院做化疗。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化疗费用太高,家人欲请中医治疗。余诊时,孩子因化疗已脱光了头发,面色晃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上鱼际,遂处中枢汤合攻坚汤,嘱服四个月,患者服药半年,病愈。至今随防未复发。
病例三,赵某,男,16岁,学生,性格内向,因老师批评几句,心中不快,郁而不舒,家长也没有及时疏导,十几天后,形成“精神病”狂躁不安,语无伦次,昼夜不息。送到精神病院,电击一次后,症状未减,反增恐惧。父母急带叫孩来余处诊治,余诊脉未完,孩子就跳了起来,跑到院子中间,大喊大叫。此时,吾劝其父母不要着急,可用中药慢慢调理。遂处中枢汤加珍珠母,钩藤,石菖蒲,胆南星。断断续续服药半年,突然有一天,开始泻,一日泻十六、七次,经常来不及登厕而遗屎于裤内。泻了半个月后,孩子方清醒过来。后又坚持服药半月而愈。
六、结论
全息的意思就是说,局部也是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是脱离了局部结构的表面,深入到系统的本质。全息方药理论体系则把人体疾病,当成是全身整体疾病在局部的体现。故调治全身,治疗整体而达治愈疾病的目的。它从更广更深的层次直指疾病的本质。
中枢汤作为全息方来使用,是真正从生物全息的高度来认识人体整体的协调,持中守一而治百病。比用小柴胡汤来协调整体又进了一步。
《初氏五积万用方》由初建忠先生所独创。曾经他和大家一样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难分难辨的传统辨证模式所“束缚固化”。实际上患者不会按教科书上的条文规定去得病,证型病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证型交叉错杂,互相影响。如果按传统分型辩证治疗临床上往往收效甚微,犹如黑夜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前行。无数次失败、煎熬之后从迷茫中走出来的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摸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为后人开路、为传承架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初建忠先生苦心专研建国前民间流传甚广的千古经方《五积散》,历经数年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五积散》的基础上将剂型、剂量及用法做了较大改动,突出以调节脾胃为轴线,以现代人饮食过度导致脾胃大伤痰重湿重为基点的立方思想而独创了《初氏五积万用方》。
《五积万用方》改变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辨的传统辨证模式。立足主方、随症加减,大道至简、执简驭繁的《五积万用方》经过上万例的临床验证,可谓是“一剂知二剂已”,“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自基础班开班以来深受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的欢迎。
初氏五积方万基础方: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甘草9g生姜6-9g苍术9g厚朴9g麻黄6-9g白芷9g干姜9g肉桂6-9g当归9g芍药12g川芎6-9g桔梗9g枳壳9g。
方解:
1、痰积(化痰)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2、湿积(祛湿)方中重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3、寒积(祛寒)方中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里寒。
4、血积(活血)方中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四物汤去地黄,简称三物汤)。
5、气积(理气)方中桔梗、枳壳二药配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张锡纯善用的对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部分加减精要:
1、食积:加山楂9g神曲9g连翘9g莱菔子9g麦芽9g(合保和丸意)
2、中上焦气滞:枳壳
3、中下角气滞:枳实
4、调和脾胃:加大枣9g(合姜枣汤意)
5、风寒感冒:加杏仁9g肉桂易桂枝9g麻黄6g(有汗加无汗减)荆芥9g防风9g(合麻黄汤加荆防意)。
6、风热感冒:加金银花12g连翘9g薄荷9g竹叶9g荆芥9g淡豆豉9g牛蒡子9g、芦根9g炙甘草生甘草9g(合银翘散意)
7、头痛:一般加川芎6g白芷9g头风重加羌活9g防风9g细辛3g生地12g黄芩9g (合九味羌活汤意)
8、鼻炎:一般加辛夷9g苍耳子9g
9、发热:加石膏15-30g知母12g(合白虎汤意)
10、低温:一般不加味,个别自汗淋漓者加附子10g(合桂枝附子汤意)
11、咽喉肿痛:一般加银花15g连翘9g桔梗9g
12、血热:白芍易赤芍、炙甘草易生甘草
13、子宫下垂:加 黄芪30g党参12g升麻9 g柴胡9 g白术9g(合补中益气汤意)
14、有里证:用肉桂
15、有表证:用桂枝
16、肠部痈肿:加大黄9g芒硝6g丹皮9g桃仁9g冬瓜子15g大血藤15g败酱草15g(合大黄牡丹汤加味意)按痛:赤芍9g乳香6g没药6g
17、肝积水胸腹水:加大黄9g芒硝9g甘遂1g(冲末服)
18、肝脾肿大之腹痛:加柴胡12g(合四逆散意)
19、胸肋痛:加柴胡12g香附12g(合柴胡舒肝散意)
20、血虚面白:加熟地15g(合四物汤意)
21、气虚乏力:加黄芪15g党参15g白术9g(合当归补血汤意合四君子汤意)
22、出血倾向:加生地15g白芍易赤芍15g水牛角15~30g丹皮9g(合四物汤意合犀角地黄汤意)
23、消化道出血:一般加大黄9g黄连9g黄芩9g(合泻心汤意)
24、自汗盗汗:加黄芪15g牡蛎15g麻黄根12g浮小麦15g(合牡蛎散意)
25、经常感冒:加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合玉屏风散意)
26、少阳证:加柴胡12g黄芩9g(合小柴胡汤去人参意)
27、黄疸或胆红素高:加茵陈15g大黄9g栀子10(合茵陈蒿汤意)
28、口苦者:加柴胡12g白术9g薄荷9g丹皮9g栀子9g(合丹栀逍遥散意)
29、口臭口甜者:加藿香15g佩兰9g(合藿香正气散意)
30、口酸者:加黄连6g吴茱萸6g(合左金丸意)
31、热毒疮疡:加栀子9g黄连9g黄芩9g黄柏9g大黄9g金银花12g知母9g天花粉12g(合栀子金花丸意)
32、肝火过旺:加龙胆草12g柴胡12g黄芩9g栀子9g泽泻9g木通9g车前子9g生地12g(合龙胆泻肝丸意)
33、肾结石者:加金钱草15g海金沙12g郁金9g鸡内金12g(合四金汤意)重者合石韦散
34、梅核气:加苏叶各10g(合半夏厚朴汤意)
35、肩背疼痛:加羌活9g独活9g藁本9g蔓荆子9g防风9g(合羌活胜湿汤意)
36、五十肩:加姜黄9g羌活9g海桐皮9g白术9g白芍易赤芍12g(合舒筋汤意)
37、嗳气:加旋覆花12g代赭石15g党参9g大枣9g(合旋覆代赭汤意)
38、呃逆:一般加丁香、杮蒂、党参各9g(合丁香柿蒂汤意)
39、反酸:一般加黄连9g吴茱萸6g(合左金丸意)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9-12g
40不欲饮食:加山楂、神曲、麦芽各9g(合焦三仙意)胃酸者去山楂加鸡内金9g
41、腹痛:加白芍15g柴胡15g枳壳易枳实9g(合四逆散意)严重者加党参、黄芩、黄连各9g(合生姜泻心汤)
42、腹泻:加白术15g防风9g(合痛泻要方意)严重者再合赤石脂12g禹余粮12g(合赤石脂禹余粮汤意)
43、大便秘结:加火麻仁9g大黄9g杏仁9g(合麻仁丸意)如羊屎难出者大黄9g芒硝6g(合大承气汤意)
44、痔疮带血:加地榆9g槐花9g侧柏叶12g荆芥炭9g(合槐花散意)
45、热毒痢疾:加白头翁12g黄连、黄柏、秦皮各9g(合白头翁汤意)
46、小便失禁:一般加益智仁、乌药、山药各9g(合缩泉丸意)
47、小便混浊(膏淋):加萆薢12g石菖蒲12g乌药9g、益智仁9g(合萆薢分清液意)
48、小便黄混(膏淋热淋):加萆薢、丹参各12g车前子、黄柏、石菖蒲、莲子心各9g(合程氏萆薢分清饮意)
49、睾丸胀痛:加荔枝核9g橘核橘核各9g(合橘核散意)
50、阳痿:一般加五味子9g车前子9g枸杞子g9菟丝子9g覆盆子9g(合五子衍宗丸意)
51、阳痿病久:加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各12g(合斑龙丸意)
52、遗精:加龙骨、牡蛎各12g严重者合芡实、莲须各9g(合金锁固精丸意)
53、鼻出血:加生地12g严重者再加侧柏叶、藕节各12g桔梗9g
54、咳血:加侧柏叶12g艾叶9g(合柏叶汤意)重者加大蓟、小蓟、栀子炭、棕榈炭、荷叶、侧柏叶、茜草、白茅根、大黄炭各9g(合十灰散意)
55、便血:加灶心土30g或赤石脂15g附子6g阿胶、黄芩各9g(合黄土汤意)
56、慢性咳血者:加阿胶、白及各9g。
57、尿血:加生地15g木通9g竹叶各9g白茅根12g(合导赤散意)重者合十灰散。
58、眼睑下垂:加熟地、藁本、前胡、防风各9g(合除风益损汤)
59、声音嘶哑:加桃仁9g红花9g生地12g玄参12g柴胡15g(合会厌逐瘀汤意)
60、无内寒:干姜、肉桂
61、无外寒:麻黄、白芷
62、肾阴虚(不怕冷):加生地12g山茱萸9g山药12g泽泻9g丹皮g9(合六味地黄丸)
63、肾阳虚(怕冷):加附子6g山茱萸9g熟地12g山药12g泽泻9g丹皮9g(合金匮肾气丸)
64、手脚心热(怕热):轻者加生地12g山茱萸9g山药12g泽泻9g丹皮9g黄柏9g知母9g(合知柏地黄丸意)重者加青蒿12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9g丹皮9g(合青蒿鳖甲汤意)
65、热性哮喘:加生石膏15-30g杏仁10g(合麻杏石甘汤意)
66、产后调理第一方: 加桃仁9g、干姜易炮姜9g(合生化汤意)
67、高龄养生第一方:合紫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合三子养亲汤意)
68、脱证急救第一方:合人参15—30g黑顺片9g(合参附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