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氤氲在这18位作家笔下~

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到年三十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都安排好了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各家都忙忙乎乎,红红火火。
——肖复兴《年味儿》
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儿要了小命。
——莫言《故乡过年》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鲁迅《祝福》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老舍《北京的春节》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
——丰子恺《过年》
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儿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曹雪芹《红楼梦》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斯妤《除夕》
把大块的肉堆在屋里桌子上,猪头割下来,嘴里给它衔着自己的小尾巴。
——张爱玲《异乡记》
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小时候我性格懦弱,自己放得很少,但还是喜欢听旁人放(炮仗)。有激动人心、什么事情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感觉。
——王蒙《过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

民国前一两年,我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里由我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梁实秋《过年》

五日内全国均穿好的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钱,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那是个黄道吉日,每人都盼望有一个更好更荣华富贵的新年,每人都乐于增多一岁,而且还准备了许多吉利话向他邻居祝贺。
——林语堂《记旧历除夕》
过年的心理是年货要备得愈齐全愈好,以寓来年的丰足。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还有津地吊钱,彰州水仙,宁波年糕,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
——冯骥才《春节八事》
因为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变得美好。
——周友斌《过年的味道》
过年照例要过,而支出大增,酒想买一坛而不大能,而过年若无酒,在我就不是过年了。
——周作人《过年的酒》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胡适《四十自述》
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仿佛超常的喜事。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接着,过年的计划全都变了,肉要多割些,馍要多蒸些,扁食的馅儿要多剁些。
——阎连科《过年的母亲》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⑦,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琦君《春酒》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创作,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转载请注明出处。

 ◆ ◆

(0)

相关推荐

  • 【中州作家】常玉国:故乡陈年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42] 故 乡 陈 年 河南济源       常玉国 今天"破五",年已过完.街上仍五彩缤纷,货品还琳琅满目.可是,我怎么懵懵懂懂,没有一点过年 ...

  • 春节漫弹:母亲的饺子和姚晨的年夜饭

    2021年的春节似乎来的恍恍惚惚. 不经意间,就到大年初九了. 这个年,因为新冠肺炎的骚扰,人们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凝结,和往常的年相比,过得也大约有那么一些疙疙瘩瘩. 但年总得过. 就这么,年就过完了. ...

  • 故乡(外四首)/李克利

    故 乡(外四首) 李克利(山东) 整个下午,我在翻看三个人的诗集 都不约而同写到了故乡 平墩湖,包山底,还有鹅塘村 微小的地名是灵魂的栖息地 蓝月亮在文字里闪着宁静温暖的光 而我的老家,潴河岸边的李家 ...

  • 回乡记|一位回乡女孩内心的独白

    本文作者梅皓然,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19级本科生 在还未动笔前,我在脑海中搜寻过很多寓意高远的标题,想要让人打开文章的一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但最终那些华丽的辞藻都被我一一否定,原是因为那些繁琐动人的语言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母爱如灯/王小菠

    按照农村人的习俗,无论儿女离家多远,清明节都要回故乡祭祖扫墓.我仿佛清晰地看到母亲那张熟悉的脸庞,我伤心得泣不成声-- 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母亲整天搓绳子,制作蓑衣.背绳上街出售.当年的一床蓑衣只能 ...

  • 过年的剩菜都吃完了吗?

    这个标题一点都不喜庆也不美好,和春节的气氛完全格格不入,却是过年的副产品,剩菜是人人都不想吃又不得不吃的东西.不管你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美味珍馐,过年过到初六还没有被消灭便有了统一的名称:& ...

  • 冬至过后,故乡会一天天暖起来

    这是我想象中故乡 此刻,我在江南 父亲守着北方,滴酒不沾 零下二十度 母亲说,比小时候暖和多了 一碗饺子汤 到底能不能喝出健康 又何必在意 这一天,在故乡 无足轻重,距离小年越来越近 距离大年三十越来 ...

  • 新年佳作:回家过年

    来源:时代作家 .齐鲁文学 作者:冯东 作者简介 冯东,中学英语教师.现就职于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优秀班主任,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业余时间,写一些随笔,发表于<齐鲁文学 ...

  • 18位作家笔下的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到年卅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都安排好了关于年夜饭的密密麻麻的节目单.各家都忙忙乎乎,红红火火.(肖复兴<年味儿>)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 ...

  • 迟子建、沈从文、林语堂……18位作家笔下的春天,让人心生欢喜!

    迟子建、沈从文、林语堂……18位作家笔下的春天,让人心生欢喜!

  • 千古庐陵来寻味——吉安古樟【18】

    眼中有樟,处处人间美景: 心中有海,那那马尔代夫. 樟树,已然成为江南历史.文化与美景之象征.江南多佳木,樟木透幽香:有村便有樟,无樟不成乡. 樟树底下走一走,神轻气爽九十九. 在江南,樟树最为寻常, ...

  • 【第三期征文第16篇】陈庆礼||故乡的年味

    文艺众家第三期主题活动征稿:故乡,那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形式:散文.小说.书法.绘画.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点击 ...

  • 【文艺众家第132期】(第三期征文第15篇)故乡的“年味”

    文艺众家第三期主题活动征稿:故乡,那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间:11月19日至12月18日.形式:散文.小说.书法.绘画.摄影.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点击 ...

  • 故乡的年味最浓,童年的时光最暖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不,喝完腊八粥,我娘就打电话来,问在哪里过年?我说在深圳过,她立即追问是她买年货,还是我买?一想到七十岁的老太太奔波在各大超市.市场,万一摔了累了,这年就过得不安生,马上拍着胸脯让 ...

  • 散文||故乡的年味【征文】

    故乡的年味 立春过后,日子就像长了翅膀,飞也似地直奔春节而去. 年年春节,今又要迎来春节. 走在异乡的街道上,心里氤氲的是童年时在故乡过春节的情深而痴缠的记忆. 我的爷爷奶奶是很讲究很注重礼节的人.仙 ...

  • 当代青年作家‖【故乡的年味】◆周绍力

    作者简介   周绍力,男,布依族,贵州三都人,90后文学爱好者,在读硕士研究生,爱好读书.写作.书法.篮球.作品散见于<贵州作家>等. 故乡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一谈起这样的话题,想必每个人 ...

  • 当代散文‖【故乡的年味】◆令军信

    作者简介 故乡的年味 寒假的一天早晨,上小学的儿子在客厅里背着唐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描写的场景,在我的脑海中慢慢放大,继而变得清晰.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