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宫廷御医,早期学医,17岁开始跟随柏拉图学习了近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
他的哲学理论主要是“实体论”,是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对的一个观念。
他的实体论理念主要表现在《形而上学》中,是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后得出的。
柏拉图认为先有理念后有具体事物,理念独立于具体事物而存在。而亚氏却认为理念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中,不能在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试图给存在以及存在的存在下一个确定的定义,他把存在的存在叫“实体”,他说的“实体”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即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第二实体可以看做种类,而种类即共相,因此第二实体又回到了柏拉图的“理念”。
那么实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了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比如:如果一个人制造了一个铜球,那末铜便是质料,球状便是形式;以平静的海为例,水便是质料,平静便是形式。
关于质料,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他是实体的材料,组成成分,而形式是形状,是实体最后的式样。
比如以建房为例,砖瓦是房子的质料因,设计蓝图是它的形式因,工匠和技艺是它的动力因,而房子的用途是它的目的因。
对于人造物,四因是有区别的,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都可归结为形式因。(哲思岛读书会)
比如一棵橡树,它从中生长起来的橡子是质料因,而橡子所要长成的橡树是形式因,同时橡树也是橡子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推动橡子向它生长的动力。
因此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合一的,四因说可以归为形式因和质料因这2个最基本的原因。
对于形式和质料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的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比如泥土是砖瓦的质料,砖瓦是泥土的形式,砖瓦是房子的质料,房子又是砖瓦的形式。(哲思岛读书会)
因此,把存在看成一个层次性的存在的话,那么相邻的2层,低一层的是质料,高一层的是形式。
这样依次类推,整个宇宙就形成了从质料到形式,又从形式到质料交替上升的统一序列,这个序列最底端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最顶端是不再构成质料的“纯形式”或“形式的形式”。
这个“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其发展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动而推动万物,因此亚里士多德把这个“不动的推动者”叫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