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牧牛 | 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祝大家新的一年牛牛牛牛牛牛牛~
二、初调
图中之牛 ( 右角残 ) 向东欲奔,牧童身背斗笠,面向牛站立,右手举鞭,左手牵缰绳,强使牛回首转向。图旁有颂云:
“芳草绵绵信自由,不牵终是不回头;虽然牛是知人意,放去低昂不易收。”
三、受制
图中之牛头低足高 ( 牛头及前半身现已残缺 ),牛尾翘起,牧童立于牛的右侧,右手牵绳,左手举鞭,作驱牛下坡之状。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牵回只是不同群,不去犹疑性未囗;以囗走能忘无虑,囗囗囗奔是苦空。”
四、回首
第四组牧牛图,图中之牛 ( 嘴残 ) 头向西立,回首向牧童,作谛听状。牛身后山上有一老虎,头伏尾翘,作向下欲扑噬牛状。牧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左手握鞭,作急速爬山,欲牵牛躲避之状。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放去收来只自由,鼻绳无用囗出囗;虽然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放囗。”
五、驯服
第五组与第六组牧牛图合刻一处。前组在右,后组在左。图中二牧人并肩依偎坐于山石上,各将手搭于对方肩头,作谈笑状。第五组的牛 ( 右角部分残 ) 静立牧童旁,口微张,似在咀嚼,又似在倾听主人谈话。牧童手上绳毫无著力,不刻意管顾牛。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饮来真是囗人空,若于囗便是可怜;囗有囗临体不顾,山谷尤然虑狂颠。”
六、无碍
第六组牧牛图 ( 左侧 ),牧人作倾听状,头微偏,满面笑容,牛鞭挂在肩上。其牛 ( 嘴残 ) 掉头向西,跪伏于地,引颈向山溪作饮水状,牛鼻上无绳。此溪为人工所凿,从岩顶蜿蜒而下,岩顶所积雨水,即由此沟导流至下方。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牛鼻牵顺鼻无绳,水草囗囗性自任;涧下山阴无定止,朝昏不免囗囗寻。”
七、任运
第七组牧牛图,图中之牛头向西 ( 头已残 ),牛鼻无绳,两蹄分开,在溪边作饮水状,远处有一牧童,左手垂鞭,右手指牛作笑状。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万象忘机无所出,牛身全白囗出没 (?);囗顾千顷花囗囗,囗出囗只谁囗明。”
十、双忘
第十组牧牛图,图中牧童袒胸露腹,仰卧于山石之上,右手垫脑后作枕,左手搭于头上,作酣睡状。其头右上方刻有一树,树上倒吊一猴,其右前爪抓树,左前爪拉牧童的衣袖。牛卧于牧童脚右上方,牛头向西,四腿跪伏于地,尾似在摇,头微上仰,如凝神状。图中颂文已泐,原文为:
“高卧烟霞绝诸囗,牧童闲坐囗无囗;欲寻古囗囗祥囗,去住人间得自由。”
十二、心月
赵智凤坐像左侧,浮雕一明月,直径 0.74 公尺,浮于云中,其下有一碑,立于莲台之上。碑上有颂云:
“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
了心心了无依止,圆照无私耀古今。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王恩洋《大足石刻之艺术与佛教》云:“牧牛图者,禅宗降伏心意之功夫也。牧童以喻修行者之正知正见。牛者,以喻心王也。……详其自勉强而自然,自有功用到无功用。功夫次第,约有十位,是以牧牛图中人牛各十,而先后之神情风气度各异也。”
注:有水印的图片为本吉所摄,其余来自大足石刻研究院
心王如牛,降伏其心
我们都要经历从前那个少年倔强
到最后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心我两忘的时候
但如论何时
都要勇往直前
终不以此苦
退失菩提心
祝大家牛年
牛牛牛牛牛牛牛牛牛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