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对中国认定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的塑造上。所以,历代名家画牛既表现出牛的动作与神态,又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韩滉,唐德宗时位居宰相,其父也是前朝宰相。两代宰相之家的韩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清正廉洁,心系百姓。韩滉的《五牛图》,用笔精细,描写传神,牛态之可掬,几乎是呼之欲出。
《五牛图》,是中国文人最早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表现的艺术作品。
二、唐·戴嵩《斗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嵩,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以画水牛著名,后人谓之“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为“韩马戴牛”。《斗牛图》对牛蹄、牛角、眼目和鬃毛处施以浓墨,传神地展现出斗牛的肌肉张力和败逃牛慌张的憨态,以及斗牛蛮横不可一势的霸气。牛的野性和凶玩尽显笔端。
李迪,南宋画家,供职于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国家画院,擅长写生,花鸟竹石、走兽都很到位。《风雨牧归图》描写的是两牧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风雨大作的场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作者用摇晃的柳树,摇曳的芦苇,牧童身上蓑衣的飘动,和牧童手扶斗笠等表现方式,再现牧童骑牛逆风而行的意趣。四、宋·李唐《百牛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请将手机横过来看)
李唐,南宋著名画家,初以卖画为生, 后被宋徽宗赵佶招入国家画院。李唐擅长山水、人物。画风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自成风格,并以画牛著称。史传李唐极擅画牛,得戴嵩遗法。《东图玄览》记:“李唐《春牧图》,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势甚奇。”吴其贞《书画记》载:“李唐《风归牛图》……有一牛乘风而奔,气韵如真,为神品。”
张路,明代画家。善画人物,多绘神仙、士子、渔夫,形象质朴,神态清朗,具高昂向上的气质。《老子骑牛图》图绘老子坐于牛背上,手执《道德经》卷,抬眼向上紧盯一只飞蝠。老子鹤发飘飘,宽衣大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所骑之牛,体形壮硕,扭头一瞥气势强盛,栩栩如生。用笔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
杨晋,清代宫廷画家,以画界画见长。界画是中国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为引线,故名界画。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就有。杨晋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传统工笔界画的特长,把人工建筑的楼阁台榭及人物举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剪裁,满而不闷,画风细致明秀、娟丽清新,层次过渡非常自然。《石谷骑牛图》款题为“画白石翁诗意”,“白石翁”指的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此画中人物为王翠,字石谷,为清初“虞山派”创立者。而作者即是早期虞山派的佼佼者,经常与师同绘画作。此图绘石谷悠然骑于牛背之上,神态安详平和,状写简逸传神。墨色轻润,渲染有致,勾画简洁,却神韵俱足,充满诗情画意。
石涛,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后削发为僧。
《对牛弹琴图》是石涛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图构思精妙,是研究石涛晚年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
这幅作品极有趣,图中一古高士模样的人,手抚古琴、正襟危坐。琴前一硕壮玄牛,匍伏于前,其肥大屁股直直地着对我们这些看客。最有趣的还是,图中有题诗共四通,近九百字。其中一段为:
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
听真听假聚复散,琴声如暮牛如旦。
牛叫知音切莫弹,此调一曲琴先烂。
八、潘天寿《耕罢》
潘天寿,现代著名绘画大师、教育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2020年10月16日,在华艺国际(北京)首度推出重中之重的“大美”夜场上,赐荃堂珍藏潘天寿殿堂级巨制《耕罢》以175,715,000元天价成交。《耕罢》因其一味霸悍的非凡气度以及严谨沉静的内蕴,成为潘天寿艺术生涯中难得一见的宏章巨构。该作尺幅之巨大、题材之稀罕、笔墨之精炼、风格之独到、流传之有续,堪为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九、李可染《九牛图》
李可染,现代著名绘画大师、诗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2011年5月22日,在中国嘉德春拍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上。李可染《九牛图》以2100万落槌。李可染生于贫寒,所以他自打小就有机会接触牛。他对于牛的理解,夸张的说闭着眼都能把牛的每一个形态给准确的描述出来。李可染画的《九牛图》,正是凭借了这种能力。画家为形态各异的大小九头牛造像、写形、传神,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力度之强劲,无可比拟。整幅画面,书如画,画如书的特点鲜明,九头牛的整体风神与上方骨老血浓的书法融为一炉,呈现出李可染晚年高度成熟、炉火纯青的艺术风貌。
这幅《红衣牛背雨丝丝》作于1952年。2015年由老舍、胡絜青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捐赠。
齐白石,现代中国画大师。
《红衣牛背雨丝丝》是齐白石1952年的作品,作品描绘了一个红衣玩童,躺骑牛背放风筝的场景。壮硕的牛、怡然的牧童,飞扬于天际的风筝线,赋予了作品升腾与跃动之感。幼童形象笔简而神玩;水牛形象笔力浑厚、墨气十足;风筝线一笔而成,是中国画“以书入画”的典型表现,展示出齐白石扎实的绘画功力。
画面右侧有题识:“英雄名士孰先知,各有因缘在少时。今日相逢才晓得,红衣牛背雨丝丝。老舍仁弟、絜青女弟同正。壬辰夏四月,九十二岁白石老人画于京华城西铁屋。”末有钤印:“齐大”“人长寿”。
丝丝细雨中如何放风筝?白石老人似乎在开着玩笑,对于九十二岁高龄的白石来说,老亦小,小亦老。画中的红衣孩儿画的就是他自己。
国务院会议大厅主景墙上悬挂着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创作的巨幅青绿山水画《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这幅画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镜频率最高的一幅青绿山水画。
华拓,1940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国画大师、艺术顾问,“新金陵画派”第一代中唯一健在的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的作品悬挂在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大使馆等场所,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受到中外各界人士和藏家的追捧。在以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华拓为首的“新金陵画派”第一代画家群体中,载入史册的开篇巨作是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收篇巨作是悬挂在国务院会议大厅华拓的《山高水长》。
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