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集文武于一身的男人“玩物”
武能携剑黄沙立战马,文能雨疏云朗诵铅华。扳指,可以说是冠于指上的戎马,岁月老去,只剩下柔情风华。
古代男人的首饰,最常见的是玉佩、腰带等,而另外有一件,风靡了几千年,在清朝流行开来,它就是——扳指。特别在清朝,扳指的流行达到了顶峰,其中清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它的拥趸!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藏着一幅《乾隆大阅图》,画中的乾隆头戴帅盔,身挂盔甲,配弓戴箭,神态严肃,英姿焕发,描写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也即是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办阅兵典礼的情形。仔细观看,乾隆右手拇指上佩戴一只白玉扳指。
清乾隆 玉扳指三枚配填漆盖盒
扳指被称为韘(shè),我国最早的玉韘发现于商代的妇好墓。玉韘的形制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韘有走弦的槽、拴绳的眼,是拉弓射箭的实用器。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外缘下角跨出一个带尖钩的玉韘,斜坡状,带纹饰,就像稍宽点的戒指,更为精美。
蟠虺纹玉韘 春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随着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射箭狩猎活动的减少,以及玉礼制观念的逐渐渗透,玉韘变得更加装饰化,实用削弱,而装饰性却越来越凸显。
云纹玉韘 战国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 翡翠扳指
扳指也从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从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清静无为玉扳指 清乾隆时期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乾隆皇帝对扳指的喜爱众所周知,单为玉扳指就写下了近50首诗作,还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清乾隆 白玉洒金御题诗文扳指
乾隆之所以那么喜爱扳指,是因为他认为“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凝结着古玉虫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
清朝影视剧中,扳指的出镜率极高。
清 乾隆 白玉御制诗纹扳指
翡翠扳指 李莲英墓出土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花卉云纹玉扳指(3件)清乾隆时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白玉御制梅花诗文扳指并御制牡丹诗文套盒
清18/19世纪 翠玉光素扳指 (一组五件)
清乾隆 御制吉祥如意白玉扳指
清咸丰 白玉扳指
清乾隆 玉雕御题诗文扳指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苹鹿扳指
扳指被称为韘(shè),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十分流行。战国时期扳指开始变短,到了西汉,韘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成为一种装饰品。
武能携剑黄沙立战马,文能雨疏云朗诵铅华。扳指,可以说是冠于指上的戎马,岁月老去,只剩下柔情风华。
直到清朝,扳指再次迎来它的辉煌。清代以民族军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
因此清朝八旗子弟对扳指十分重视,几乎人手一枚,因而成习。
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
扳指也从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羊脂玉等为上选。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
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
说到扳指,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对扳指的喜爱众所周知,单为玉扳指就写下了近50首诗作,还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据《乾隆大阅图》等宫廷绘画,可以发现乾隆在平时的骑射实战中所用的扳指多是角、牙制作,可见玉扳指已经超出了实用价值。
乾隆之所以那么喜爱扳指,是因为他认为'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凝结着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
'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扳指的原有的实用功能已消失殆尽,军旅戎马,枪林剑雨已离我们远去,古扳指结束了它的戎马一生。玉收起坚硬的外壳,虫透露着柔情,展现着它的绝代风华。
在这里,扳指已经成为一件超越实用价值的神圣之物,具有难以企及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