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搭伙养老,6年过去了,看看现况吧:

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各司其职组建“新家庭”,这样听似新鲜的组合已经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的刘文娟父亲家里存续了6年。
在这个家庭中,被照顾的是刘文娟偏瘫的83岁老父亲刘舒仁,照顾刘舒仁的三位老人分别80岁、70岁和67岁。四位老人搭伙过日子,用互助的方式解决了四个家庭的养老难题。
一次“养老合作社”的家庭实践,也让解决当今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有了一个新的尝试。
▲刘舒仁与三位“家人”一同生活
4位老人“作伴”生活,明确分工走过6年
“老姊妹今天中午做的韭菜鸡蛋盒子,很好吃!两个老弟照料我,我们兄妹四个不是亲人胜亲人!”电话里,83岁的老人刘舒仁心情不错,话音里也透着喜乐。
刘舒仁中风偏瘫已卧床6年,在这6年里,女儿刘文娟帮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67岁的冯奶奶负责一日三餐,70岁的谭爷爷负责为他护理,80岁的刘爷爷负责日常采购和聊天。四个老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闲聊,从不感到寂寞,这一聊,就坚持了6年。
“每天早上6:30醒来,7:00和17:00打胰岛素,7:30、11:30和17:30是三餐时间,10:30、14:00和16:00是起来喝水的时间,晚上我们一起看新闻联播。”有了三个兄弟姐妹的照料,刘舒仁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
他卧床时,便和兄妹几人一同“拉家常”解闷儿。年轻时的刘舒仁“吹拉弹唱”样样通,即便如今病患缠身,他也免不了要和老姊妹们唱唱京戏、写写诗。热闹的气氛引来了街坊邻居,如今,刘舒仁家里每天都不断来客。
每次回家时,刘文娟总是四位老人一起孝敬,衣服、礼物一买买四份。“人家愿意来伺候我爸爸,是替我尽孝,替社会分忧,我就得当亲人对待。”
刘文娟算了笔账,“三个老人管吃住,每人每月工资800-1000元,所有加起来,相当于每个月大概花4000多元,解决了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关键是还解放了我和弟弟的时间。”
▲四位老人吃饭
灵感:母亲重病父亲偏瘫,姐弟遭遇养老难
1984年,刘文娟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0年后,从事了6年的国际贸易。刘文娟最早体会到“未富先老”的养老难,是在1999年。
1999年10月3日,刘文娟的母亲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每周三次透析就要耗费一万多元,当时的工资水平是每月600元。
连医生都说,“就算家里有台印钞机,也未必承担得了。”即使刘文娟姐弟拼命赚钱,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他们还是没能留住母亲。
母亲离开后,家里就剩下了父亲刘舒仁孤身一人。6年前,刘舒仁突发脑中风,身体的左半部分落下偏瘫,平时主要靠卧床。这时的刘文娟姐弟在经济上宽裕了些,却面临着空巢父亲的“空心”问题
刘舒仁当了45年的教务处长,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仅仅找人护理、吃饭满足不了他的精神需求。从那时起,刘文娟开始考虑寻找一个既能照顾父亲,又能满足父亲精神需求的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