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 | 新铺街看戏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作 者 简 介
李小林,笔名明月照酒,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英山县优秀教师,喜爱写作,在各级各类报刊、阅读平台发表文章(含诗歌)200多篇(首);在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先后创办了涟漪、烛光、甘棠雨三个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受到了一致好评。
新 铺 街 看 戏
李小林
在英山西河中游的神峰山下,有一个新铺村,新铺村有一个新铺街,它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得尽山水之精神,能赏天地之秀美,尚风尚水,四季安然。
美丽的西河清澈晶莹,就从那街前款款向南,又像一条玉带,从高耸的天堂寨舞向西南的白莲河畔,扬起一段精彩之后,好似芳心暗许,她把一路扬起的稻花芬芳送到了街头,顿时,小街变得格外馨香。它又处在金铺到罗田的石桥铺、孔坊到父子岭的十字路口,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肉铺、鱼摊、豆腐坊、轧米坊、缝纫店、铁匠铺、山货交易和各色小吃也一应俱全,尽显山区小镇之繁华。
从此过往的人特别多,且多为英罗两县之俊杰,他们见多识广,举手投足间,就把各路美谈佳话、公序良俗都留在了小街,像一个好学的秀才,小街都一一牢记,渐渐的,也见多识广、矜持谦和,平添了几分优雅……
在新铺街南头,有一个宽敞的院落,处在村小学和村部之间,平时,因为有热闹的正街和生机勃勃的小学,这里就显得有点冷清孤寂了,戏台搭在这里让这个院落喜上眉梢。
锣鼓声起,我心旌摇曳,哪等得住后面慢腾腾的外祖父他们啊,等我带着外祖父他们急急赶到时,只能站在人海之外,踮起脚跟才看到一点戏台轮廓,一些灰暗色长袍大褂和那平日少见的大花脸,又让我一头雾水,好不容易用力挤进人群,靠近那戏台时,复杂多样的各种人物在戏台上不断的变化着,又让我眼花缭乱,来时路上的兴致也就减了大半,外祖父他们却看得津津有味。我只好挤出人群。此时,我发现人群外那些卖甘蔗的、卖糖葫芦的、卖瓜子儿的、卖茶水的……他们的生意特别红火。原来,生意人也在戏台下面借着商机联袂“演出”了。
后来读书我到了高年级,当老师带着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新铺街的热闹繁华,当我读到鲁迅的《社戏》时,我就把新铺街想象成距离平桥村五里路远的赵庄,一琢磨起来,我总为迅哥儿遗憾,他看的那社戏咋赶得上我们新铺街的大戏呢?
小小的舞台,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记忆深处,楚剧、采茶戏、黄梅戏、湖南花鼓戏、样板戏、都曾在这里各展其姿。一些传统剧目,如《卷席筒》《十五贯》《打金枝》《花木兰》《草原英雄小姐妹》《泪洒相思地》《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铜锣补锅》《逛新城》《沙家浜》及一些至今我都叫不出名字的经典,也都在这里把人间的悲欢离合一一上演。
有一次,那锣鼓一响,我们就匆匆忙忙的把碗筷一放,急急的向新铺街赶去,粗心的把一只狗锁在家里了,那狗出不来,把窗边母亲织机上的没有下机的一匹布咬得稀巴烂,母亲留着眼泪叹息,“台上有伤心的,哪知台下有更伤心的啊。”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我再也没有见过当年的那戏台,听说一座漂亮的水泥桥取代了当年的独木桥,从新铺街过往的人更多了,那儿更繁华了,正在掀起“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的热潮,附近各个村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都花费巨资新建了豪华的大戏台。可是,每每从戏院门口经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新铺街,和那一片喧天的锣鼓。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