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养蚕
父亲的蚕事
顾成光
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极富哲理,上小学之时,我就己经被这句诗所震撼,诗中的“春蚕”二字更是全句诗的重心所在,没承想父亲就与“春蚕”结下二十多年的缘。父亲也带着我们一起与“春蚕”结了二十年的缘,这缘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全家。
中国人自嫘祖开始采桑养蚕缫丝,历史已有五千年之长,自古农桑二字并列,浓厚的农桑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父亲,他虽然是位农民,但很有文化,与其他不太识字农民相比,自然与众不同,在他这个辈分的人当中,算是佼佼者,他先是做生产队的工分员,为生产队员们记工分,那是一份非常认真细致的活儿,生产队员们辛苦了一天后,当天晚上就会聚集在生产队长和工分员身边一边评工分一边记,直到大家感到满意和公平。父亲这一认真负责的举动得到了大队领导的赞许,于是大队领导举荐父亲到县里学习养蚕技术,对于深受农桑文化影响的父亲来说,这是个绝妙的机会,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二十多年的蚕缘,而当时的大环境便是县里正大力号召各公社、大队或个人发展养蚕业。
蚕字拆开来是“天”“虫”二字,两个字都有各自的意义,再仔细观察蚕的大龄幼虫,它的头顶上有两个牛蹄状的黑印,条条皆是,传说是蚕原先在天上时被牛踩的,所以留下印记,蚕是天上的虫,嫘祖是上古黄帝的妻子,是天仙,是嫘祖把蚕带到凡间,教凡人从事蚕桑业。为何农桑并举和蚕头有印记呢?那是因为牛代表农,居主要地位,蚕代表桑,居从属地位,所以牛会踩在蚕的头顶上且留下抹不去的黑印记。
蚕一年四季总共可饲养五批,第一批便是大名鼎鼎的春蚕了,春蚕是一年当中最好的蚕花了,因为吃的是春天桑树上生发的第一批桑叶,相当于人们津津乐道的雨前茶叶一般,作出来的茧子莹白无瑕,蚕宝宝死亡率很低(细菌活动率较低,病害少),单茧抽出总丝长最长,质量最好,所以春蚕蚕茧单价最高,但李商隐所咏称的“春蚕”只是寄托一种思想,他不一定懂得春蚕的经济意义,会对蚕农带来可观的收入,他是个情种,他用那句呤诵千年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他的相思,跟蚕桑经济是两码事。春蚕过后要暂停一个月,等到五月份又开始第二次釆桑活动,此时又逢农忙,即芒种,割麦插禾之时。此时父亲是最忙的,一方面要忙着自己责任田上的事,又要忙着为村集体釆桑养蚕,所以父亲要公私兼顾,但父亲精力充沛,两头都没有耽误。当他领到从村集体因养蚕所支付的工资后,父亲从工资所得拿出一部分买了一块琼花牌的机械腕表,乐得父亲更加起劲地埋头于蚕桑,只要有闲瑕的时间便认真学习从县里学习带回来的蚕桑资料,从桑树的培植起到蚕娥咬破蚕茧后钻出来产卵止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他都要去钻研,但由于他的文化水平所限,很多东西还要问我,我也是似懂非懂,因为当时我也只有初二的《动物学》知识,可想而知,父子俩当时是多么想有个内行在边上,多么地窘,但父亲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养蚕方面的知识,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成为一名出色的蚕技人员。
第三批蚕桑也称夏蚕是在双抢时展开的,父亲为了保证公私兼顾,累得饭都吃不下,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父亲一年当中最苦的时期。双抢几乎与夏蚕同时展开,又同时结束,对父亲来说,那是三抢,不过令父亲欣慰的是三抢都没耽误,农桑俱获丰收,周围的人渐渐地投来赞许的目光。接下来还有二批,都是在秋季进行,秋季的蚕花是一年当中最差的,单茧重量最轻,厚度最薄,茧丝短,茧蛹带病的几率最大。但为了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利用秋季桑叶,所以要养秋蚕,是对春夏蚕三次蚕花有益的补充,增加丝的产量,为丝织业的发展创造收益,并且桑叶的生长存活期很长,跟“秋风扫落叶”搭不上边的,秋风是扫不掉桑叶的,只是秋季的桑叶厚度、宽度、营养成分多寡己无法与春桑相比了。
桑树每一年都要剪一次枝条,时间在头年冬至到第二年一月中旬,此时父亲便带领全家大小,花上十来天修剪桑树,修剪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剪桑枝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桑树的顶端优势,使得枝条上的侧芽大量生长起来,它可长成蒲扇般大,如此桑叶产量就足够高。如果不剪枝,倒芽得不到营养而发展,桑叶就会长成铜钱般大小,产量就不高。剪下来的枝条作柴火用,可节省父亲一大笔买煤球的开支。
蚕是从蚕卵开始的,黑黑的卵比芥子还要小,挤挤挨挨形成卵块,一块白豆腐面积大小的蚕卵块大约有十万颗卵,父亲叫它为“张”,即一张蚕约十万颗卵,如果全存活下来,将需要一百五十平米的地儿(父亲称之为蚕室),但父亲釆用立体竹架后便缩小到二十几平米,在这二十几平米的蚕室里,先得用生石灰水消毒,什么蛛网,鼠粪都是父亲的眼中钉,养蚕前要彻底清除的,为了防老鼠,父亲养起了猫,但猫有时会偷懒,便又改用鼠夹,鼠药,填鼠洞是必做的功课。为了防蜘蛛,木头上洒石灰水成了消毒时不可或缺的环节。除蚕室的地面,墙壁,立柱,天花板及八个角要泼洒石灰水消毒外,蚕架及做立体架构用的竹杠和进入蚕室用的专用鞋都要消毒,蚕匾的消毒更为严格,它是用漂白粉水消毒的。水是从井里挑来的,倒进干净的消毒池,需要五六担井水,父亲根据资料上所提供配比投入一定量的漂白粉,搅和均匀,然后把一块块卵圆形竹制的蚕匾投到池子中浸泡一两分钟,然后捞起,湿漉漉地扛进蚕室反扣放置在扎好的蚕架上,任由漂白粉水滴答,当所有蚕匾浸泡完毕放置于蚕室后,父亲便把蚕室门窗全封闭起来,约七八天后才开门开窗通风透气,很快父亲的蚕事就开始了。
孵化阶段父亲很慎重,温度掌控得很严,时不时盯着温度表,温度太低蚕宝宝出不来,温度太高蚕宝宝出来的快,父亲又担心蚕宝宝早产,又怕饿着蚕宝宝,所以须严格按技术要求的温湿度掌控蚕的孵化。然后用细网把先批次出生的蚕移至另一块匾上,如果掌控的仔细,一般只需三个批次就行,剩下的都是些卵壳和未受精的卵,这些自然要倒掉的,用的桑叶是从桑枝顶目开始算起约第三张桑叶,只需三四张即可,蚕宝宝一出生就会本能地闻到桑叶香味,立即移动娇躯,张开小嘴吃上了,父亲在技术规定的时间里移走第一张,再摊上第二张桑叶,依次类推。在每一张桑叶上都沾满了出生不久的蚕宝宝,桑叶上布满针尖大的小洞洞,那是蚕宝宝吃过桑叶后留下来的,父亲看着这些针孔笑了,那是父亲的心血和希望。
蚕的一生分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用动物学的观点来说叫完全变态发育,它是昆虫学上的一个术语,而蚕的幼虫又分五个龄次,蚕一出生便是第一龄,持续几天后便要蜕皮,一蜕皮便要长大一龄,第二龄时蚕已经看得白的娇躯,桑叶已被吃得只剩叶脉了,从第三龄开始吃桑量开始增大,第四龄时可听到沙沙沙似下雨般噬桑声,而且换大网眼的稻草网分匾,个子也长了不少,第五龄蚕有无名指大小,全身白莹光亮,是观察蚕的最佳阶段,头顶上的牛蹄印鲜明无比,身子一环一环有机地拼接起来,足对生,牢牢抓紧桑叶或网簇,抬起上半身,对准桑叶依次序咬啮,连桑筋都要吃掉,消化后过一段时间屁眼处便挤出一粒绿色粪便,便后又去找新的桑叶开吃,声音大得象下大雨,要知道那是十万大军。蚕也是要睡的,睡时昂起头,不吃不动,看着象发呆似的,此时也是蚕蜕皮阶段,苏醒时便是蚕蜕完皮长龄时。蚕的幼虫期是蚕一生中最长最惊心动魄的阶段,也是使父亲既劳累又兴奋的阶段。
父亲的蚕事最终迎来了收获,当蚕的头部出现黄色透明点时,意味着蚕要成熟了,要上“山”吐丝了,不吃桑叶了,仔细观察此时蚕的口器,便可发现蚕的口中己有一截晶白的丝出来了,父亲看到这种情形,立马要着手准备专供蚕吐丝用的稻草簇,瓦楞形的,俗称“山”。只要把那些头部出现黄色透明点的蚕挑选出来,放置于“山”上,没过几小时,蚕的头部就会左一下右一下地摆动,作茧子了,一晚上过去后,便会出现白花花的茧子,茧壳用手撕不破,釆集后便可装车送到收购站谈斤论价了。蚕在茧壳内化成蛹,蛹又变成蛾咬破茧壳出来产卵,然后死去,走完它的一生。咬破的茧壳缫出的丝质不好,故蚕茧要在蚕的完全发育阶段时间内便处理成丝。缫丝完毕后剩下的蚕蛹可晒干炒着吃,或者入药。在蚕还是幼虫期如得了白僵病死亡后的蚕体,李时珍说这是一味中药,另外还有蚕粪、桑叶、桑枝、桑椹都可入药,父亲这辈子结的是一种善缘啊!
蚕一出生便要吃桑叶,它吃桑叶其实是一种劳作,而父亲自然要添加桑叶,也要劳作,蚕和父亲都是辛勤的。蚕和父亲结缘了二十多年,父亲称蚕为“善虫”。
父亲是在县里学的养蚕技术,当时培训班设在下溪蚕种场,聘请的技师是江浙来的。蚕种场,顾名思义便是制作蚕卵的场所,下溪蚕种场具备了制“种”的技术和条件。现在广丰区永丰街道白鹤畈小区、创美小区,锦绣江南等地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为下溪蚕种场属下的桑园地,规模很大。而在湖丰镇境内,最出名当数白洋埂蚕场,公有制的,而父亲办的蚕场先是大队或村集体性质,后来又分别承包给几户人经营,桑园除了信江河边一些溪滩地,还有现在的湖丰中学校址处。
桑树别看它矮小,根系很发达,曾有一台捞沙机,它的锚绳钩挂到一棵粗桑树干上,当时洪水袭来,捞沙机居然没有被洪水冲走。现在溪滩地上还会长出一排桑树,那是桑树根在起作用,离挖树刨根也有二十多年时间了,父亲早己不养蚕了。但父亲的蚕事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
《文学顾事》自2018年12月1日试行新规则
文章获得主编的奖励
靠质量+质量+质量!
主编根据文章阅读量发放稿费
另有:一周内打赏60%作为稿费;
打赏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投稿文友请务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