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珍 | 游寿先生题大兴安岭嘎仙洞摩崖祝文
1981年以后,
我感到自己做了两件于考古有意义的事:
一是替黑龙江、内蒙古解决了
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
即找到了横亘在嫩江上游的
大兴安岭古代鲜卑族所在的山洞,
今叫嘎仙洞。
此洞于1980年发现。
另外是我回南方考查了日本十七次
入唐使船飘流到中国海,
所记载的唐代长溪县赤岸村
......
我多年考古,
对于这两件工作感到是平生最满意的。
虽不是由我一人所做,
但通过自己对文献留意,
将其用到考古上,
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可以给来者提供依据。
——游寿先生《考古、教学、科研回忆》
——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传》
大兴安岭嘎仙洞内景
1982年,游寿先生(左三) 踏访嘎仙洞
1982年,游寿先生在嘎仙洞丛林
一
书法之摩崖,别有风趣。即如原始之岩画,初具象形,画文物记事。近年有四川宜宾、云南沧源,甘肃、内蒙、福建均有之。秦人始以石刻文记游猎,汉开褒斜阁道鄐君摩崖题字异于中原碑碣,就崖取势,其磅礴之气未可以点画论之。至乎拓拔魏建都盛乐,凿云冈造像。及迁龙门,造像摩崖题记极一时之盛。虽多小品,究属书法之逸趣。尝登泰山,观石谷金刚经,宽博圆润,叹其豪纵,以为观止。此外,郑昭摩崖,当称逸致,方之石谷经,则拂袖婀娜矣。一九八零年,岁在庚申,竟发现拓拔焘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于大兴安岭嘎仙洞摩崖祝文。书法一如当时用笔、取势,而狂猂之气,放纵多逸趣,与嵩庙之严整各自不同。大兴安岭荒榛洞穴蕴此文物,湮没千五百余年。寿数十年玩汉魏书法,今老矣,越在北疆二十余年,老耄萧散得而论此,诚大快意。想海内同好或亦乐见之。 一九八二年夏,闽东赤岸村媪游寿。
二
三
四
五
六
题大兴安岭鲜卑石窟摩崖祝文
游寿先生
| 同声相应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