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哈尔滨手工制笔传人:匠人匠心127道传统工序 坚守46载
同尚笔庄地址
总店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60号同尚笔庄
分店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林兴街3-4文化艺术商场1号门F座208-2室
网店地址:淘宝网搜索“同尚笔庄”
联系电话:0451-87656651
哈尔滨手工制笔传人:
匠人匠心127道传统工序 坚守46载
中国新闻网 | 2018-10-19
【解说】哈尔滨有一家采用127道传统工序,手工制作毛笔的笔庄,也许很多外行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在当今还有人这么“大费周章”做一支看上去结构简单的毛笔。然而,就是这家笔庄的主人于同尚,却一丝不苟地专注于传承古老的手工制笔工艺,制作的毛笔受到很多书画名家的认可,
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栋居民住宅楼,找到了这间门面并不大的同尚笔庄。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粗细不同的各式毛笔。
【解说】于同尚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苗家镇,毛笔是掖县的传统工艺产品,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曾是当地四大贡品之一,于同尚告诉记者,他们于氏家族制笔工艺至今也有170年的历史了,始创于1848年,从小就受到家里长辈熏陶,儿时的于同尚就逐渐接触了手工制笔的手艺。
【同期】于同尚
我那个时候咋的,小时候家里头就做这个东西,就熏陶也熏差不多了,他们没啥事,我就捣鼓捣鼓,刻刻字,他们休息的时候,我就拿个刀子刻字,上学的时候就会刻字,那个时候给同学往钢笔上刻个字什么的,他们都挺乐呵。
【解说】从18岁进工厂制笔到现在的46年里,无论经历怎样的角色转换,于同尚始终不改匠人本色。如今,他精通祖传的全部制笔工艺,包括选、配、垫、梳、圆、修、捋等127道工序,其中以水盆和修笔最为复杂。特别是在笔杆上刻字这项技能,目前能熟练运用这项技能的人已为数不多。他制作的毛笔不易脱毛,整齐,吸水、吸墨性能好,书写流利,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青睐。
【同期】于同尚
这个工序叫?我们叫梳贴子,这个工序复杂吗?复杂,光梳不行,还得垫,垫的得合适,垫的顺顺溜溜的,就得梳8遍,梳少一遍都不好使, 它就不匀,毛笔讲究尖齐圆健吗,这缺块肉,那多一块,指定不好使。这个字都是手工刻的,现在手工会刻的没有了,很少,现在都是电脑刻字。
【同期】顾客
他们这做的笔一般都是按照老方法做的,比较好使,不像现在市面卖那些笔,都是新方法,净掺些呢绒,使的不太好使。
【同期】顾客
这个店吧我常来,主要是我们卖笔这个老先生非常好,他非常平易近人,完了笔做的质量也好,就是扛用,我们有些在别的店里买的笔,用一用它那个毛就掉了,就枯萎了,但他的笔呢确实做的质量很好,所以就是纸啊笔啊,我都上他们家店里来买,包括我那些画友,好多都上这来买,挺出名的。
【解说】于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的机制笔冲击着传统手工笔,虽然这种毛笔在制作上比较粗糙,但能批量生产,制作成本比传统手工笔低了很多。手工制作毛笔费时费力,可是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这也许是很多人放弃这门技艺的原因。
【同期】于同尚
现在这个年轻人就不乐意干,包括以前会(制笔)的他都不乐意干了,因为什么,这玩意我也想叫他们过来帮我,他们都不乐意干,嫌这个行当挣钱太慢,再说腻歪,年轻人都不乐意干这一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坐一天,一坐一天。
【解说】手工制笔,枯燥乏味,见效益慢,但于同尚却坚守得有滋有味,于氏毛笔不但被评为哈尔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多次获奖。现在,年过六旬的他正将祖传的手艺一点一点传授给女儿于晓飞,希望家族的传统工艺能够传承下去。
【同期】于同尚
这是传统手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在我这里丢了我感觉是不应该的
【同期】于晓飞
感觉也是有一点腻歪,但就是时间长了,感觉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咱们中国的文化不能丢,然后慢慢一点点探索吧,然后坚持把它传承下去。
记者 范英杰 黑龙江哈尔滨报道
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报道
两百多年的传承,
不变的是指尖上的功夫;
喧嚣的都市间,
流淌着手作的光芒。
在喧闹的中央大街旁,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这里有一家依然保持着传统手工制作毛笔的笔庄,而笔庄的主人于同尚,一位年过六旬的工匠师傅,制作毛笔四十多年,依然坚持笔庄里的每一支笔,都要亲手制作。
于同尚的先祖是中国北派毛笔的创始人。而他的手艺,正是传承了先祖的北派毛笔的制作方法。现在这项被视为哈尔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在黑龙江省也绝无别家了。
于同尚制作的毛笔,讲究尖、齐、圆、健。而正常制作一支毛笔,需要127道工序,浸、拔、并、梳连等工艺中,老于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这些年,于同尚制作过最小0.15毫米到最大40厘米的各种毛笔十几万支。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依类象形,始谓之文,形声相益,故谓之字。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扬雄曰:“孰有书不由笔?”茍非书,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由而出哉?是故知笔有大功于世也。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古人对笔有敬惜的传统。在冰城哈尔滨,有这样一位天天与黄鼠狼打交道的人,他的名字叫于同尚,是业内颇有名气的制笔师。
于同尚先生出生于山东莱州(掖县)制笔世家,自幼习得制笔,技艺颇精。于氏五代制笔,上品曾进贡清廷。
毛笔,文房之一,莱州毛笔更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曾是当地的四大贡品之一。莱州毛笔开锋尖细,书写流利,柔而不软,刚而含蓄,经久耐磨,“尖、齐、圆、健”四德兼备。以狼毫为材的“北派”代表莱州毛笔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风格为世人所青睐,历史上曾与“南派”之首、取材羊毫的“湖笔”齐名。
丰子恺在《略谈书法》中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的同尚笔庄,庄以人名,笔以技传,门面虽小,别有洞天。
偶寻斑管接冬尾,
常向昏灯觅刻刀。
李阳冰《笔法诀》云:夫笔大小硬软长短,或纸绢心散卓等,即各从人所好。用作之法,匠须良哲,物料精详。
五代同心追妙笔,
一门尚艺醉霜毫。
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
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