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东汉末年名士—何颙
何颙(?-190),字伯求,东汉末年名士,湖北枣阳人。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之时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今驻马店)。党祸解除后出任中央要职,累次升迁。后参与谋刺董卓事件,未果,忧愤死去。
何颙,年轻时游学京师。何颙虽然是晚辈,但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他很要好。显名太学。
陈蕃、李膺失败以后,何颙因与陈蕃、李膺相好,被宦官诬陷,他于是改变自何颙塑像己的姓名,逃亡汝南郡境内。他所到的地方,结纳豪杰,有名于荆州、豫州一带。
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悄悄地与他往来,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这时党祸起,天下不少人遭了难,何颙经常私自跑到洛阳,与袁绍一起计议;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就大为出谋献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
何颙和党人们来往密切,党锢之祸发生后,他也受到宦官的追捕,于是改名换姓,藏于民间。他经常与一些人秘密来往,他们都很敬重何颙的豪侠和义气,何于是在荆州、豫州一带有了名声(所至皆亲其豪桀,有声荆豫之域)曹操在出道前有两个人对他很赏识,一个是曾任司空的桥玄,一个就是何颙。还有曹操日后的首席智囊荀彧,何颙见后也称奇。可见何是一个在江湖中名气很大,还善于识人的人。
颜微何颙来到汝南郡,袁绍听说后,秘密和他来往(袁绍慕之,私与往来)袁绍是怎么结识何颙的,不得而知。不过,著名党人领袖李膺和袁氏有姻亲关系,而何与李膺关系密切,这或许是二人结交的纽带他们在一起都商量过什么,也不得而知。何身边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出身各不相同,但关系都很密切,史书称他们为“奔走之友”。这些人里,有张邈、许攸、伍孚、吴子卿等,都不是普通人物。张邈字孟卓,兖州刺史部东平国人,家境富裕也是一个侠士。在洛阳一边上学,一边交结各路英豪。许攸字子远,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人。他是何颙的老乡,也是一个活跃分子,交际很广。伍孚又名伍琼,字德瑜,跟袁绍是同乡,都是侠士一类的人。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党人和士人,他们应该算党人和士人的新生代,与前辈不同的是,他们对社会和汉室朝廷的看法更清醒、更深刻,因而也更绝望。
从他们以后的政治实践看,他们都有参与救世的大志,但已不把希望再寄托在天子或者现有官僚体系身上,经过连续两次的党锢事件,他们也看到了宦官们的疯狂和贪婪,血的事实教育了他们,使他们在斗争中更加理性和现实。他们在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不是杀几个宦官或权臣那么简单,要干就干得彻底一点儿,改朝换代也在所不惜。“奔走”是游侠的特征之一,只是时代不同,何颙等“奔走之友”与前代游侠的单打独斗相比,更注重互相联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四处“奔走”,并且是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奔走”他们之所以团结在袁绍的周围,是因为在他们眼中袁绍是可以高举的一面旗帜,不仅政治上志同道合,又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