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特进邓国公张君夫人封邓国夫人故许氏墓志并序|碑拓欣赏

唐人书法俱从右军《禊帖》中各自抽绎而成,如伯施得其朗润,信本得其缜密,登善得其婉逸,公权得其雄迈,泰和得其超卓,陆柬之、赵模则又全体脱出,而乏其神骏,其不践迹而天成者,颜平原、杨景度二人耳。

——语出《六砚斋》

王羲之书法自南北朝始,就逐渐被关注,至唐代广为传习。唐太宗极力推崇羲之书法,在他的倡导下,兴起了一股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热潮,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兰亭序》流传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临摹本、拓本,大多出自初唐名家之手,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等。《兰亭序》真本虽然已经封存于太宗的昭陵,高宗以后,唐人无缘得见。这些近臣摹本,“一本尚直钱数万”,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见到的。但当时毕竟有人已经将摹本或拓本传出宫外,民间得以转相传习。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拓片

新近出土于洛阳的张暐夫人墓志,该志书法可见盛唐时期书者对《兰亭序》的取法传习,志文首题“大唐特进邓国公张君夫人封邓国夫人故许氏墓志并序”,开元二十三年(735)葬,墓志撰者为朝散大夫行起居郎张楚,邓国夫人许氏讳曰光。张暐,两《唐书》有传,中宗景龙年间壮年出仕,任铜鞮令,是唐玄宗的股肱之臣。先天元年为大理卿、封邓国公。开元间迁京兆尹、仕至左羽林大将军、太子詹事,判尚书左右丞,再除左羽林大将军,三为左金吾大将军,又为殿中监、太仆卿。该志书法风格受《兰亭序》影响明显,诸多单字与神龙本《兰亭序》如出一辙,字形准确,笔法灵动,飘逸有神。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拓片局部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拓片唐摹本《兰亭序》单字对比

参考资料

【1】白锐著,弘陶主编《唐宋<兰亭序>接受问题研究》,南方出版社,2009年6月

【2】荣新江《(兰亭序)在西域》,《国学学刊》2011年第1期

【3】牛红广《贺知章撰张有德墓志述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5月

延伸阅读:

文征明《兰亭雅集》

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

当然,羲之家的几个孩子献之、凝之、涣之、玄之也跟随父亲出来了。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潺潺流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为应上巳日的习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为了活跃气氛,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途中,觞在王献之面前停了下来,不满十岁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没做一句来,也被罚了酒。(后世的清代诗人还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四十二人的风流集会与美好时光,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保存下来,大家打算把诗汇总,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也给后人留个念想。

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的雅集。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脱,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了。

在《兰亭序》开篇,我们读到的尽是美好愉悦。天也清朗,风也和畅,宇宙是那么大,万物是如此盛,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这份舒畅的心情是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很少能拥有的,所以倍感珍惜的。

而到了《兰亭序》后半段,羲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那抹忧愁。他说: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

王羲之对生命无常的惋惜,全在这悲喜交集里的感慨里了。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在他的行笔中我们依旧能闻到,那遥远的时代里飘出的阵阵浓重且蕴含了三分喜悦一分哀愁的酒香、淡淡温雅香薰味儿,看到附着在行云流水中的畅快与凝重之情!

《冯摹兰亭序》(神龙本)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勒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关注

金石

亲近

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