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年江西将在新高一执行,请家长收藏今年执行新高考的数据和985名校招生政策。

前言:江西省新高考将在今年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中执行。江西省采用的是“3 1 2”模式。今年是某些省份第一次采用这种模式参加高考,现在把一些数据提供给大家,希望对新一届高一学子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7月2日下午五点,志愿网报系统关闭,2021年高考告一段落。今年是湖北新高考首年,“3 1 2”的选科模式代替原有的大文大理,相应的,志愿填报也要符合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3 1 2”“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看了今年的一些高考数据,我发现选科历史可能遭遇到了残酷竞争。从一分一段表来看(具体表可戳:物理397历史463!2021湖北高考分数线正式出炉!)物理类共计147111人,历史类149379人,历史类超过物理类2268人。和2020年对比,理工类190786,文史类113243。预计有不少学生选了历史类,组合里加了化学/生物。再看本科线:普通历史类分数线463分,位次55371名,占149379人的37%;普通物理类分数线397分,位次113443名,占147111人的77%。看起来历史类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一些。我们再来看看和湖北一样,今年实行新高考一些省份的物理、历史本科分数线,可以看到历史类均高于物理类,最夸张的是辽宁,差值达到了120分。地区选物理分数线选历史分数线差值湖北39746366湖南43446632江苏41747659河北41245442福建42346744辽宁336456120重庆44645610这对考生意味着什么呢?有人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选历史类的考生小王考了455分,没有达到本科线,若把他的总分去掉历史的分数(历史100分),最多去掉100分,剩下几门课的成绩是355分,还高出选物理的本科线19分呢?也就是说他如果选的是物理类,那么即使他的物理考0分,也能达到本科线,还超出19分。而小王就因为选择了历史这门课,连本科线都上不了。除了分数上的竞争,录取上历史类也是劣势,往年理工类的录取人数整体多过文史类,比例从3:1到5:1,综合类的高校中如武汉大学2021年湖北地区物理类招生1188人,历史类招生339人,达到3倍。专业的选择上,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可以填报原理工类和文科类绝大部分专业,而首选历史的考生,再选科目即便是选择了化学 生物,实际上也无法填报绝大多数的理工类专业,选择的范围仍是在原文科类或者文理兼招类专业。那么,对于选科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选科呢?1、赋分最大化的原则新高考的投档录取原则,第一原则就是分数优先。因此,选科的第一原则,是所选科目要做到赋分的最大化。由于赋分取决于名次百分比,而且名次百分比不随着选科人数的多寡而变化,所以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科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各科中,名次比较好的科目。2、专业报考需求的原则由于选科影响专业填报,所以一定要考虑专业报考需求。专业选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学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专业和职业的考虑。3、兴趣的原则不感兴趣的学科,孩子难以投入精力和时间。从未来大学专业来说,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也更容易匹配相应的专业;反之,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选了,也不利于自己大学专业的选择,反而缩小了专业选择的范围。部分985高校热门专业“3 1 2”选科要求湖北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1、武汉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8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北京大学

4、清华大学

5、中国人民大学

6、北京理工大学

7、中国农业大学

8、中央民族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4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1、复旦大学

12、上海交通大学

13、同济大学

14、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15、南开大学

16、天津大学

辽宁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17、大连理工大学

18、东北大学

吉林1所:吉林大学19、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20、哈尔滨工业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1、南京大学

22、东南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23、浙江大学

安徽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5、山东大学

26、中国海洋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27、厦门大学

湖南3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育部网站未公布)28、中南大学

29、湖南大学

广东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30、中山大学

31、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32、四川大学

33、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34、重庆大学

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5、西安交通大学

36、西北工业大学

3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38、兰州大学

来源:综合陈大班教育、教育部网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