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

一、茵陈五苓散

处方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制法上二味,和匀。

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二、甘露消毒丹

【方剂】:白蔻仁10g 藿香10g 石菖蒲12g 薄荷10g 连翘10g 射干10g

川贝母10g 黄芩20g 茵陈24g 滑石30g 木通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受时疫,变生湿热,阻于少阳三焦,发热倦息,面如油垢,汗出酸臭,胸闷腹胀,神志昏蒙,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亦治咽肿、颐肿、斑疹、出血、黄疸、泻痢、淋浊等证。

【证析】此为治疗感受时疫,变生湿热,阻于少阳三焦气分的主方。温疫受自口鼻,肺胃首当其冲。随吸气而受者,首先侵犯肺系,影响津气运行,气郁化热,津凝为湿,留恋少阳三焦,于是诸证蜂起。湿热交蒸,则身热倦怠,面如油垢,汗出酸臭;湿闭清阳,阻滞气机,则胸闷脘痞,腹胀不舒;湿热菾腾,上蒙清窍,则神志昏蒙;湿阻三焦,水道不利,则小便短赤;顾肿、咽肿,是湿热阻于上焦,壅滞不通之象;斑疹、出血,是疫毒内侵,血热外溢使然;身目发黄,是邪从口入,热郁肝胆,胆汁外溢之症;泻痢,是疫从口入,侵犯肠道所致;淋浊,是尿路感染,侵犯肾系而成,虽然受邪途径不一,但其基本病理相同;舌苔黄腻,则是湿热的佐证。

【病机】三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芳化淡渗法。

【方义】湿热阻于少阳三焦,施治当从三个方面考虑:①疫毒侵袭肺胃,气郁化热,法当清热解毒,消除致病原因,解其所化邪热。②津凝为湿,法当淡渗利水,通调三焦,祛除已停之湿。③是肺胃失调,法当辛开肺气,芳香醒脾,调理两脏功能。此方重用黄芩清热解毒,得凉散的连翘、薄荷相助,可以消除病因疏解郁热;重用滑石清热渗湿,得茵陈木通相助,不仅可祛已停之湿,亦可增强清热力量,引导热邪下行,成为清热利湿的主要组成部分。佐射干、贝母泄肺利咽,化痰散结,合薄荷宣通上焦津气,调理肺卫功能;白豆蔻、藿香、菖蒲芳香化湿,醒脾利气,恢复脾运。诸药合用,能呈清热解毒,芳化渗湿功效,用于湿热阻滞三焦证候,疗效较为理想。

“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古人迷信以此为太平之瑞兆。王晋三云:“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古方选注》)

“消毒”,谓能消除毒疫之气。本方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法赅备,用于湿温,邪在气分诸证,疗效甚佳,以消除湿热毒邪,有如“甘露”降临,而暑气潜消,因此称为“甘露消毒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