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丁丁产后恢复必备项目:腹直肌修复

在产后恢复项目中,腹直肌修复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女性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大约为59,剖宫产妈妈的腹直肌分离率约为59,剖宫产妈妈则高达69,剖宫产妈妈是什么原因?还要如何去改进,让我们对此有个的了解。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收缩时使脊柱前屈和紧张腹壁,接受腹壁上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营养。腹壁下动脉从腹股沟韧带上方自髂外动脉分出,两条静脉与其伴行,向内上行走,于弓状缘处从腹直肌外缘进入腹直肌,走行于腹直肌与后鞘之间,上行至脐部成终末支,与从腹直肌上端来的腹壁上动脉的终末支在脐周形成广泛的交通支。

腹直肌分离是什么?

腹前壁的正中线两边都有直肌,腹直肌一般都是和谐友好的,腹直肌应该是和谐友好的,但是怀孕后,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子宫逐渐增大,腹壁会慢慢扩张,腹直肌就会从腹中线分离,而腹直肌则会逐渐扩展,腹直肌就会从腹中线分离。

腹直肌分离

1.生理原因

女性在怀孕后,其交叉纤维不断的被拉长,以容纳不断增大的子宫,导致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逐渐分离。增大的子宫突出于盆腔,向腹腔发展,腹部开始膨隆,皮肤弹性纤维与腹部肌肉开始伸长。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直肌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随着婴儿逐渐增大,腹壁明显扩张变薄,腹壁肌肉腹直肌出现分裂,逐渐形成腹直肌分裂(腹内压升高时易形成白线疝),承托胎儿的力量完全落在了腹肌上。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重量一天天提高,腹部肌肉不堪重负,发生分裂。

2.饮食影响

妊娠期间,由于体内内分泌的影响,特别是孕早期饮食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口味嗜好发生改变,偏食、厌食现象多有发生。还有一些孕妇由于担心肥胖,主观上不愿意多吃,导致营养不良,造成机体组织弹性不足,有些孕妇饮食不得当,特别喜欢吃高甜度、高热量食物,导致营养不均衡,这些都会导致组织弹性下降。

3.年龄因素

随著年龄的增长,机体整体适应性逐渐下降,可表现为皮肤、韧带、肌纤维弹性下降,故高龄产妇腹直肌分裂发生率较高,分离程度较重,产后恢复困难,所需时间较长。

生育期后,由于腹壁张力和弹性大不如前,轻度腹直肌分裂可以逐渐愈合,严重的裂口很少能自行愈合,因而腹腔内脏器外膨胀,伴随产后腹壁脂肪的增厚,在怀孕后就会出现常见的体型变化:上下腹、下腹部膨隆、增厚,重者可呈蛙腹状,腰围增粗,腹性肥胖。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使有规律参加健身运动,达到较低体脂水平,也难以改变下腹部外突形态。

腹直肌分离

1、产后腹壁外观恢复不良,腹白线松弛,腹胀。

2、腹壁核心肌肉无力会出现腹胀、便秘、内脏下垂等症状。

3、经常合并腹壁肌肉功能不全的患者,生活质量会有明显下降。

腰背痛,分离的程度越深,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越小,疼痛的几率越大,就容易出现腰背痛,甚至很难起床,活动和哺乳等,产妇的身心俱受影响。

腹直肌自动测试

用仰卧位,双腿弯曲,露出腹部,做仰卧起坐开始动作,一只手上至下与手指垂直下探.若有腹直肌分离,手指可感觉深沟,可测量两侧腹直肌间的距离.正常腹直肌无深沟,两侧之间宽度不超过1指。

自动测量宽度

标准.1指以内(1指)

需要产康改善:

2~3指,注意躯干不能做负重练习,因为会加重分离。

需要产康修复:

腹直肌分离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疝气、内脏下垂等。

注意:因为这三个部位可以发生在肚脐上,下面,或者是相同的高度。

腹直肌日常症状

大腹便便,宝宝出来时,肚子却还在.当子宫不断膨胀并对腹直肌施加压力时,皮肤会变得越来越薄,同时也可能出现皮肤弹性纤维的断裂.腹直肌分离时,腹内外斜肌过度拉伸,生产时造成盆底肌群损伤.许多腹直肌分离严重的女性,躺下后腹部中央能摸到一个坑。

腰部疼痛,骨盆前倾,由于腹直肌分离,腹外斜肌过度拉伸,脏器移位,腹部膨出.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必须把腰椎向前推,膝关节韧带和肌肉都会受到牵拉,导致腰椎疼痛和膝关节疼痛,这是导致腰痛和膝关节疼痛。

如何防止和改善腹直肌分离?

对产后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产后康复理疗和训练,做好产后恢复的大功课。

生后妈妈的腹部非常脆弱,而且非常容易塑造.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产康理疗,重塑腹直肌,再进行适度的运动来巩固腹直肌恢复效果。

这些就是关于产后腹直肌修复的一些常识啦,希望能对各位产后妈妈有所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