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体会:四个字概括《西狭颂》的主要特点

《西狭颂》是“汉三颂”之一,位于现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因篆额“惠安西表”,又名《惠安西表》。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六月,比《石门颂》晚23年,比《郙阁颂》早1年。碑文末刻有“仇靖”二字,开书家落款之先。

《西狭颂》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赞其“疏宕”;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四个字概括《西狭颂》的特点可能不够,先捡重点讲吧。

1、“篆”:结体在篆、隶之间,用笔一如篆书。

《西狭颂》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如宝盖头,一律如篆字样两边下垂,形成拱形。篆法结体如“而”“都”等又如“长”“都”“幼”“以”等字,某些部分是篆书的笔画。

2、“方”:结体方正、方笔为主

其结构较扁的字如“山”“之”等增高放宽;有的字四角充实,如“崖”“缘”。其起笔往往重切成方然后调锋再行笔。波画往往是收而不发,很含蓄,无明显展露。

3、“留”:线条苍浑、凝练

“何绍基笔笔涩、笔笔留,所以耐看”(林散之语)。《西狭颂》用笔似有“笔有尽而意无穷”的神意。线条凝重圆润中,渗透出一种刚劲硬朗之气。笔画的起止形态多变、藏露俯仰,轻重粗细妙合自然。竖的行笔很少直来直去,有提有按,中段细而不弱。《西狭颂》行笔不能快,要多用摆动和提按、捻转。

4、“虚”:宽博疏朗,内部空间大,搭接多虚

《西狭颂》有“貌实意虚”的“疏宕”的审美意蕴,其结体内松外紧,字内空间较大,“虚接”“半腹”都服务于这一特点。

还有一点也得说一下:

《西狭颂》中有些字的变形和简化是独有的,如“徼”的偏旁用“亻”,“烧”的右部简化,“悦”的“忄”与“惟”相同,以及“厚、强、财、致”等,其结构在其他碑中没有见过。

(0)

相关推荐